[发明专利]一种管道焊缝无损探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38563.3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9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邢艳亮;湛立宁;刘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3/18 | 分类号: | G01N2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56 | 代理人: | 许玉顺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描平台 无损探伤装置 图像采集器 图像增强器 固定装置 管道焊缝 控制键盘 电动机 单片机 摄像机 驱动器 温湿度传感器 电动机连接 计算机连接 连接监视器 驱动器连接 液晶显示屏 存储器 工作平台 连接监测 连接控制 连接数据 电离室 计算机 探测器 射束 键盘 对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焊缝无损探伤装置,包括X射线探伤机,X射线探伤机连接监测探测器,X射线探伤机的射束窗口对准在扫描平台上,扫描平台上设有电离室,扫描平台的下面设有电动机,电动机连接驱动器,驱动器连接单片机,单片机分别连接数据存储器、温湿度传感器和计算机,扫描平台的另一侧设有控制键盘,控制键盘连接电动机,工作平台上设有图像增强器,图像增强器连接摄像机,摄像机分别连接监视器和图像采集器,图像采集器连接计算机,计算机连接液晶显示屏,扫描平台上两侧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连接控制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道焊缝无损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X射线探伤机原理是利用X射线穿透物质和在物质中有衰减的特性来发现其中缺陷的一种无损探伤方法。X射线可以检查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内部缺陷。例如焊缝中的气孔、夹渣、未焊透等体积性缺陷。为了保证管道的安全使用,需要对管道进行定期检查。人工检查成为主要力量,这对人员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危险,且人员劳动力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焊缝无损探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焊缝无损探伤装置,包括X射线探伤机,X射线探伤机设在龙门桥,上X射线探伤机连接监测探测器,X射线探伤机的射束窗口对准在扫描平台上,扫描平台上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设有支架,支架上装有折叠伸缩臂,折叠伸缩臂下设有气爪,气爪上设有位置传感器和物体感应器,扫描平台上设有电离室,扫描平台的下面设有电动机,电动机连接驱动器,驱动器连接单片机,单片机分别连接数据存储器、温湿度传感器、计算机和光电耦合器,扫描平台的另一侧设有控制键盘,控制键盘连接电动机,工作平台上设有图像增强器,图像增强器连接摄像机,摄像机分别连接监视器和图像采集器,图像采集器连接计算机,计算机连接液晶显示屏,扫描平台上两侧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连接控制键盘。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包括两个Y型支架,Y型支架的两侧设有定位块,图像增强器和摄像机设在两个Y型支架的中间。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图像增强器和摄像机正对射束窗口。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图像增强器和电离室连接单片机。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位置传感器和物体感应器连接计算机。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摄像机的型号为BSN910。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探伤装置的使用方法步骤为:
a. 打开探伤机,气爪将元件放置在工作平台上,电离室通过电离辐射的电离效应测量电离辐射;
b. 监测探测器检测到元件,使用X射线穿透元件,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通过被检测人体或物体后打上X射线像增强器的CsI·Na屏上,使屏发出微弱光亮,由于被检物体各部分吸收X射线的能量不同,在CsI·Na屏上就出现与此相应的强度分布不等的微弱光图像;
c.将采集到的图像照射到摄像机上,照射到摄像机各处的射线强度就会产生差异,通过图片识别将产生的缺陷投射到显示屏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的图像增强器可在紫外线,可见光或近红外线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提供极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大大降低了X射线的剂量,将不可见的X射线图像直接转换成了可见光图像,提高了工业效率和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未经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8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