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利用钾长石矿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36656.2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2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申晓毅;刘佳囡;邵鸿媚;翟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F7/26 | 分类号: | C01F7/26;C01D5/02;C01C1/244;C01C1/24;C05G1/00;C01B3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焙烧 钾长石 预脱硅 溶出 预处理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铝溶液 元素利用率 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 物料用水 硅酸钠 浓硫酸 碳酸钠 硅渣 耗能 废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利用钾长石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A、将预处理后的钾长石矿与碳酸钠混合均匀,然后进行第一次焙烧,得到第一焙烧物料。SB、将第一焙烧物料用氢氧化钠溶液溶出,然后进行过滤分离,得到硅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以及含钾和铝的预脱硅渣。SC、将预脱硅渣与浓硫酸混合均匀,然后进行第二次焙烧,得到第二焙烧物料。SD、将第二焙烧物料用水溶出,然后进行过滤分离,得到硅渣和含钾的硫酸铝溶液。本发明综合利用钾长石矿的方法能够将钾长石矿的结构充分破坏,进而大大提高钾长石矿中元素利用率、实现高附加值利用,同时废渣产生量少、耗能低、工艺简单且适合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利用钾长石矿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产量巨大,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持续改善和土壤中钾素的减少,钾肥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据中国农科院的调查,钾的缺乏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农作物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然而,我国的可溶性钾严重短缺,储量仅占世界总储量的0.63%,且分布及其不均。我国非可溶性钾资源储量非常丰富,且种类繁多,如钾长石、霞石正长岩、富钾页岩、伊利石等,分布几乎遍及全国。
我国钾长石资源丰富,储量约200亿t,分布遍布全国23个省区。且我国钾长石矿的品质优秀、晶体纯净、易于开采,氧化钾含量均达10%以上,因此,实现钾长石矿的综合利用,开发可行的钾提取工艺,是解决我国钾肥短缺现状的有效途径。
目前,钾长石矿制取钾肥的处理工艺主要有:高温挥发法、熔盐离子交换法、水热分解法、高压水化法和高温烧结法、低温分解法等。高温挥发法能耗高,以蒸气形式回收钾较为困难,且产率低。熔盐离子交换法能耗高、且排放大量没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尾渣。水热分解法所需溶液体量大,后续制备含钾产品能耗高。高压水化法工艺复杂,对设备要求高、效率低。高温烧结法涉及石灰石烧结、纯碱-石灰石烧结、石膏-石灰石烧结、火碱烧结,其能耗高、环境恶劣。低温分解法产生大量腐蚀性和挥发性的氟化氢、三氧化硫等气体,设备和环境压力大。且上述方法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仅着眼于提取钾长石中的钾,而对铝、硅的提取不够重视,因而产生大量废渣,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
因此,探索一条综合利用钾长石矿的新工艺,实现钾长石矿资源的绿色化、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满足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需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利用钾长石矿的方法,能够将钾长石矿的结构充分破坏,进而大大提高钾长石矿中元素利用率、实现高附加值利用,同时废渣产生量少、耗能低、工艺简单且适合大规模生产。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利用钾长石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A、将预处理后的钾长石矿与碳酸钠混合均匀,然后进行第一次焙烧,温度为800~1000℃,保温时间为60~150min,得到第一焙烧物料;SB、将第一焙烧物料用氢氧化钠溶液溶出,然后进行过滤分离,得到硅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以及含钾和铝的预脱硅渣;SC、将预脱硅渣与浓硫酸混合均匀,然后进行第二次焙烧,温度为300~400℃,时间为30~90min,得到第二焙烧物料;SD、将第二焙烧物料用水溶出,然后进行过滤分离,得到硅渣和含钾的硫酸铝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66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