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02651.8 | 申请日: | 2018-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8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 发明(设计)人: | 邓伊筌;蔡俊胤;朱家骅;郑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81B3/00 | 分类号: | B81B3/00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福根;冯志云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介电层 半导体装置结构 可动 空腔 半导体基板 边缘排列 波纹 穿过 | ||
提供半导体装置结构的结构与其形成方法。半导体装置结构包含第一介电层与第二介电层于半导体基板上。空腔穿过第一介电层与第二介电层。半导体装置结构亦包含第一可动膜于第一介电层与第二介电层之间。经由空腔部分地露出第一可动膜。第一可动膜包含沿着空腔的边缘排列的第一波纹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关于半导体装置结构,更特别关于微机电系统结构与其膜的凹陷部分。
背景技术
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历快速成长。集成电路材料与设计的技术进步,使每一代的集成电路比前一代的集成电路更小且电路更复杂。随着集成电路进展,功能密度(比如固定晶片面积中的内连线装置数目)通常随着几何尺寸(比如制程形成的最小构件)缩小而增加。这些进展会增加集成电路制程的复杂度。为实现这些进展,集成电路制程亦需类似发展。
近来已发展微机电系统装置。微机电系统装置包含的装置以半导体技术制作,其可形成机械与电性结构。微机电系统装置可包含用于达到机械功能的多个单元如可动单元。
微机电系统应用包含麦克风、动作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印表机喷嘴、或类似物。其他微机电系统应用包含惯性传感器,比如用于量测线性加速度的加速计,或用于量测角速度的陀螺仪。此外,微机电系统应用可延伸至光学应用如可动反射镜、、射频应用如射频开关、或类似应用。
虽然微机电系统装置的现有装置与形成方法通常符合其预设目的,但无法完全满足所有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装置结构,包括:
第一介电层与第二介电层,位于半导体基板上,其中空腔穿过第一介电层与第二介电层;以及第一可动膜,位于第一介电层与第二介电层之间,其中经由空腔部分地露出第一可动膜,且其中第一可动膜包含沿着空腔的边缘排列的第一波纹部分。
附图说明
图1系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装置结构的上视图。
图2A至2J系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装置结构的形成制程其多种阶段沿着图1中剖线A-A’的剖视图。
图3A至3F系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装置结构的多种上视图。
图4系一些实施例中,膜的凹陷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5A系一些实施例中,膜的凹陷部分沿着图4中剖线B-B’的剖视图。
图5B系比较实施例中,不具有凹陷部分的膜的剖视图。
图6系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装置结构的上视图。
图7A至7C系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装置结构的形成制程其多种阶段沿着图6中剖线A-A’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A-A’、B-B’ 剖线
b、L1、L2、L3 长度
D、D1、D2、D3、D4 深度
D5 直径
h、h1、T1、T2 厚度
P1 内部间隔
P2 外部间隔
w 宽度
W1 内部宽度
W2 外部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26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