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重质原油的石油降解菌及其分离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96351.3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9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余冉;张晓东;祝冲之;祝欣;石佳奇;王磊;陈樯;段丹阳;侯登峰;贺梦凡;张静;董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C02F3/34;B09C1/1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卢倩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原油 石油 及其 分离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解重质原油的石油降解菌及其分离方法与应用,该石油降解菌在分类学上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已于2018年5月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菌种保藏号为CGMCCNo.15739;该石油降解菌可以在常规条件下以沥青和胶质含量较高的重质原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并对石油污染物进行降解去除,无须人为添加能源、碳源、热源等,工艺要求低,应用成本低,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在7d内对重质原油的降解率即可达到20%以上,降解效率高,可迅速降解环境中的石油污染物,用于石油污染土壤或水体的生物修复,亦可用于与其他菌株共同制备复合菌剂,以用于高效彻底去除环境中的石油污染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解重质原油的石油降解菌及其分离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石油是现代社会的最主要能源之一。在石油的勘探、开采、储运和使用过程中的发生的泄漏事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石油进入土壤,会破坏土壤结构和性质,降低土壤活性,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石油烃的部分挥发性有机物会影响人体健康,有些成分有致癌、致突变、致畸的作用。传统的物理、化学等方法来解决石油污染问题不仅费用昂贵,而且易造成二次污染,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微生物降解技术因其经济高效、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倍受关注。
微生物降解技术是指在适宜环境下通过微生物各种代谢途径将污染物降解的技术。大量研究表明,在石油烃类污染的自然降解中,微生物降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向石油污染的水体或土壤中投加环境适应性强、降解效能高的菌种或菌群是提高石油降解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微生物好氧代谢过程中能够降解大部分饱和脂肪烃和芳香烃,脂肪烃在单氧化酶和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脂肪酸,而芳香烃则在氧化酶和水解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二氢二醇。
已有的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筛选主要关注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对于成分更复杂、降解更困难的原油关注较少。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单一的降解菌对石油烃的底物利用能力有限,在自然界中,没有一种有代谢能力的单一菌种能够降解原油中的所有组分,且原油中含有胶质和沥青质等结构复杂的重质成分,不易被生物所降解。因此,筛选底物利用范围多样的石油降解菌,尤其是可降解重质组分的石油降解菌,为复合菌剂的开发提供新的菌株,是提高石油综合降解效率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石油降解菌,该菌株可对石油污染物进行降解去除;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石油降解菌菌剂;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了石油降解菌的分离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了石油降解菌或石油降解菌菌剂在降解石油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石油降解菌,在分类学上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已于2018年5月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菌种保藏号为CGMCCNo.15739,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一种石油降解菌菌剂,包含石油降解菌CGMCCNo.15739。
一种可降解重质原油的石油降解菌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石油污染土壤样品,加入超纯水,震荡使土壤充分打散,静置沉淀;
步骤2,取步骤1的上清液加入石油液体培养基中,在摇床培养;
步骤3,按5%接种,重新转接入新鲜的石油液体培养基中,连续转接富集培养;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富集培养菌液分离纯化,得到所述石油降解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东南大学;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6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