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芽红茶免揉捻通氧发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76413.4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0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董春旺;江用文;梁高震;王近近;袁海波;李佳;杨艳芹;邓余良;滑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胜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69 | 代理人: | 路兆强;黄玉霞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免揉捻通氧 发酵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红茶免揉捻通氧发酵设备。所述一种单芽红茶免揉捻通氧发酵设备包括压电破损系统、增温加湿系统和发酵箱;所述发酵箱有:箱体、空腔、槽口和通氧气管组成;所述压电破损系统有上电极板、下电极板、静电发生器和电容监控器组成;所述增温加湿系统有加热线、水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组成;所述电容监控器的设定阈值为500pf。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设备,茶叶感官品质与揉捻茶相当,但外形品质明显提升,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单芽红茶免揉捻通氧发酵设备具有原始创新的特点,颠覆了传统红茶加工工艺技术,在茶叶加工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领域方面填补了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芽红茶免揉捻通氧发酵设备。
背景技术
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茶类,呈现长条形,其加工工序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提香。红茶工艺是在保证细胞破碎率和茶叶外形完整性的前提下,依据茶叶揉捻加压工艺原理上建立起来的。其前提条件是在制品叶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破碎,细胞内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生物酶等得到释放,并相互接触而反应。然而以茶叶单芽头为主原料的芽形、扁形及针形等名优红茶,为了得到完整的外观特征,不能让在制品外观受到破损,从而制约机械力作业在细胞破碎中的应用,两者间的矛盾使得芽形红茶的制作成为产业的技术难题。
此外,传统揉捻工艺中,基于行程加压方式下,因受来自揉盖、揉桶壁、揉盘及叶团自身的挤压作用,揉捻在制品卷紧成条同时伴随细胞破碎,细胞液泡内多酚类物质与酶系统的区域化被破坏,以儿茶素为主体的多酚类物质受PPO、POD等酶的催化,这为后续发酵工序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现有揉捻工序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揉捻加压工序以行程加压为主,其经验性较强,极易造成茶叶条形松弛、压扁等现象;揉捻叶团运动过程存在轻压区和重压区,导致在制品破碎程度差异较大;揉捻破碎耗时较长,其中存在失控发酵;揉捻多为卷曲做形,产品结构单一等。而且,目前针对揉捻和发酵工艺改进和优化及设备研制相对较少,为进一步丰富红茶新产品及提升红茶质量,有必要对红茶免揉捻、细胞破碎及整体工艺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单芽红茶免揉捻通氧发酵设备。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芽红茶免揉捻通氧发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单芽红茶免揉捻通氧发酵设备包括压电破损系统、增温加湿系统和发酵箱;所述压电破损系统和增温加湿系统安装在发酵箱内;
所述发酵箱有:箱体、空腔、槽口和通氧气管组成。
优选地,所述箱体为中空结构,箱体内设有空腔,利于水温在发酵箱体的传递,以及发酵在制品的保温;
优选地,所述上电极板经电容监控器与静电发生器的正极相连,且上电极板上均匀分布有复数个探头。这样,探头可插入在制品叶堆内,利于上下电极多点放电,提高在制品破损的一致性;
优选地,所述下电极板与静电发生器的负极相连,下电极板上有复数个透气孔;这样,水面形成的湿热气体可经透气孔传递给在制品,维护发酵所需的温度,平衡湿度环境,利于提高发酵品质。
所述增温加湿系统有加热线、水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组成,用于为发酵提供温度和湿度环境。
所述水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箱体底部。
所述下电极板承载单芽茶青原料。
所述上、下电极板的接线环嵌装在箱体的槽孔中,以支撑和固定电极板。
优选地,所述发酵箱和把手均为防静电的绝缘材质,以保证作业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上电极板、下电极板的材质为电工纯铁或纯铜;接线环位置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为错位安装,避免发酵箱外放电。
另外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极通电时间的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64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