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芽红茶免揉捻通氧发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76413.4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0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董春旺;江用文;梁高震;王近近;袁海波;李佳;杨艳芹;邓余良;滑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胜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69 | 代理人: | 路兆强;黄玉霞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免揉捻通氧 发酵 设备 | ||
1.一种单芽红茶免揉捻通氧发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箱,所述发酵箱内包括压电破损系统、增温加湿系统;所述压电破损系统和增温加湿系统分别呈上下方式安装在发酵箱内;所述发酵箱包括箱体、空腔、槽口和通氧气管,所述箱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压电破损系统包括上电极板、下电极板、静电发生器和电容监控器,所述上电极板经电容监控器与静电发生器的正极相连;下电极板与静电发生器的负极相连,且下电极板上设置有复数个透气孔;所述增温加湿系统包括加热线、水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加热线与外置温控系统相连;
所述压电破损系统的上电极板顶部设有把手;
所述增温加湿系统的水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箱体底部;
所述上电极板和下电极板通过一侧的接线环嵌装在箱体的槽口中;
所述发酵箱和把手均为防静电的绝缘材质;
所述上电极板、下电极板的材质为电工纯铁或纯铜;
所述接线环的位置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为错位安装;
电容监控器的下限设定阈值为500pf。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芽红茶免揉捻通氧发酵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具体步骤:
1):将纯净水加至发酵箱内,水位漫过水位传感器顶部1-2cm,通过外置温控系统控制加热线对水加温,并将水温控制在设定值;水面形成的湿热水汽,经下电极板的透气孔传至发酵箱内,形成保温保湿的发酵环境;
2):将单芽红茶原料摊放在发酵箱内的下电极板上,摊叶厚度为5~10cm,随后盖上上电极板,电极探头插入至单芽红茶原料内;
3):将电容监控器的下限阈值参数设置为500pf;
4):将上/下电极板分别与静电发生器的正负电源连接,上下电极间电流穿透单芽红茶原料进行放电,致使茶叶叶内细胞膜逐渐被击穿和破损;
5):随着细胞膜的逐步击穿,电容值逐渐减少,30min后,电容值趋于稳定在500pf,说明茶叶细胞破损基本完成,此时电容监控器自动控制切断电源;
6):将氧气经通氧气管输入至发酵箱内;
7):3h后发酵完成,在制品按照传统干燥工艺参数,毛火120℃,足火100℃烘干,产出成品工夫红茶。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基于上述单芽红茶免揉捻通氧发酵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温控制在设定值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64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