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物联网加速器的等离激元谐振腔陀螺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5779.X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1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汤在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博内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9/72 | 分类号: | G01C19/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偏光纤 埋入式 谐振腔 表面等离激元 等离激元 可调谐 物联网 耦合器 加速器 陀螺 芯片 调谐 光信号传输 陀螺谐振腔 谐振腔耦合 轴对称设置 偏振噪声 单偏振 偏振态 轴对称 传导 两组 去除 传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用加速器的等离激元谐振腔陀螺芯片,包括用于传导光信号并稳定其偏振态的两组轴对称设置的第一埋入式保偏光纤与第二埋入式保偏光纤,以及第一埋入式弯曲保偏光纤与第二埋入式弯曲保偏光纤、用于调谐谐振腔耦合比并实现光信号在谐振腔中单偏振传输的第一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和第二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本发明的物联网用加速器的等离激元谐振腔陀螺芯片,通过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与保偏光纤对接集成实现了陀螺谐振腔芯片,有效降低了光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谐振腔的清晰度,第一埋入式保偏光纤与第二埋入式保偏光纤轴对称的设计加强了调谐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彻底的去除没有偏振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陀螺芯片,具体涉及一种等离激元谐振腔陀螺芯片。
背景技术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作为无线电通讯中继站,收集来自地面的各种讯息,然后再发送到另一个地方的用户手里,它的覆盖面特别大,一颗卫星就可以负责1/3地球表面的通讯,如果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均匀地放置三颗通讯卫星,便可以实现除南北极之外的全球通讯,现在较为物联网系统为了加密,防止黑客篡改程序,均使用卫星控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卫星导航的准确性,它关系着卫星的自我校准和数据保真,陀螺芯片是卫星中重要的部件,谐振式光学陀螺是陀螺芯片领域的重要课题,具有抗电磁干扰及灵敏度高等优势,在高精度惯性制导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光学谐振腔是谐振式光学陀螺的核心组成元件,其性能直接决定着陀螺的精度与稳定性,目前研究的陀螺光学谐振腔主要为光纤谐振腔和集成光波导谐振腔,其中光纤谐振腔具有低损耗、高清晰度的优势,但非全固态的特性严重影响了陀螺性能的稳定性,且存在偏振噪声,集成光波导谐振腔具备微型化、全固态及成本低等优势,被认为是新一代高性能陀螺仪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物联网用加速器的等离激元谐振腔陀螺芯片,方便使用。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物联网用加速器的等离激元谐振腔陀螺芯片,包括用于传导光信号并稳定其偏振态的两组轴对称设置的第一埋入式保偏光纤与第二埋入式保偏光纤,以及第一埋入式弯曲保偏光纤与第二埋入式弯曲保偏光纤、用于调谐谐振腔耦合比并实现光信号在谐振腔中单偏振传输的第一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和第二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所述第一埋入式弯曲保偏光纤、第二埋入式弯曲保偏光纤,与第一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第二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形成谐振腔,所述第一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和第二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均为表面等离激元波导耦合器,所述第一埋入式保偏光纤、第二埋入式保偏光纤、第一埋入式弯曲保偏光纤和第二埋入式弯曲保偏光纤均埋设于第一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和第二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的外围层中,并与第一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和第二可调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对接集成。
所述第一可调谐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耦合器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和第二定向耦合器,以及第一传输臂、第二传输臂、第三传输臂、第四传输臂,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的第一端连通于第一传输臂,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的第二端留有间隙的对接于第三传输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的第一端连通于第二传输臂,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的第二端留有间隙的对接于第三传输臂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埋入式保偏光纤与第二埋入式保偏光纤还通过第四传输臂留有间隙的对接,所述第三传输臂一端通过电极引线与第一电极触点连接,所述第三传输臂另一端通过电极引线与第二电极触点连接,所述第四传输臂一端通过电极引线与第三电极触点连接,所述第四传输臂另一端通过电极引线与第四电极触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博内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博内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57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