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夹胶玻璃油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65273.0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4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石树庭;杨海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高明绿色德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2 | 分类号: | C09D11/102;C09D11/0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王玮 |
地址: | 528518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油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胶玻璃油墨,所述油墨包括组分A及组分B,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7.6‑8.2):2。该油墨的制备方法为:将组分A中的原料进行混合,在2000‑3000r/min条件下分散30‑40min,然后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中研磨至固体颗粒粒度小于0.5μm;将组分B中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将制备好的组分A和组分B在油墨使用前按照配方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到所需夹胶玻璃油墨,所述夹胶玻璃油墨使用时效为24小时。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固化温度在160‑170℃范围内的夹胶玻璃用油墨。由于固化温度低,油墨的固化过程不会使玻璃钢化,玻璃涂覆油墨固化后仍旧可以进行机械切割。低温固化的油墨对夹胶玻璃的加工工艺不会产生任何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油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胶玻璃油墨以及该油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材料是最常用的常规材料之一,具有外形美观、透光性强的特点,但是受限于自身强度低和脆性大,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获得玻璃材料的外观和透光性性能,现有技术中对不同环境中使用的玻璃进行了改进,最为成功的改进之一即发明了夹层玻璃。夹层玻璃在业内也被称为夹胶玻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安全玻璃,是由两片或者多片玻璃通过玻璃之间加夹一层或者多层有机聚合物中间层,然后经过特殊的高温预压或者抽真空以及高温高压工艺处理后,使玻璃与中间层材料永久粘合称为一体式的复合玻璃产品。夹层玻璃不仅具有玻璃材料的特性,而且在特殊工艺处理下,强度更高、隔音效果更好、透明度高,通过经过钢化后的夹层玻璃还能够具有防爆、防盗等多重性能。夹层玻璃除了进一步提升了强度以外,还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玻璃即使碎裂了,玻璃碎片也被粘在薄膜上,破碎的玻璃表面仍旧保持整洁光滑,这样就能够有效防止玻璃碎片扎伤和穿透坠落事件发生,确保发生意外后的人身安全,而且中间膜还能够抵御外部器物的穿透,安全性能非常高,因此广泛用于汽车、建筑、安保等领域。
夹胶玻璃尽管本身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夹胶玻璃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控制太阳光的透过率、隔热、装饰美观等特殊功能。为了实现更多的功能,现有技术中的夹胶玻璃表面往往会涂覆或者镀上一层或者数层具有特殊功能的膜层,如电子信息领域,通过在玻璃基板上镀金属膜层以屏蔽通讯信号,防止信息泄露。在家居装修领域,夹胶玻璃的玻璃基板表面往往涂覆具有特殊颜色或者特殊的涂层,一方面用于外观装饰,另一方面通过涂层减少热量和眩光,减少因阳光直射所带来的不适,提升住宅或者办公环境的舒适度。现有技术中的夹胶玻璃加工工艺主要包括:玻璃基板上涂覆高温钢化油墨→固化、烧结油墨→玻璃夹胶处理,上述现有工艺中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玻璃基板上涂覆高温钢化油墨以后经过高温进行固化烧结,在这一过程中玻璃也会同时被钢化,这一工艺步骤有利于增加玻璃的强度,但是从应用角度上来讲,一旦玻璃被钢化便不能再进行机械切割(钢化后的玻璃切割过程中易碎裂),这样就要求在玻璃基板加工之初就需要把尺寸、夹胶工艺确定下来,给整体的工艺增加了非常多的限定,侧面提升了夹胶玻璃加工的难度,而且无法进行标准化的生产,降低生产效率;2、现有技术中的高温钢化油墨由于要经过高温处理,所以最后呈现的颜色和光泽均难以达到最初设计的结果,无法满足消费者审美上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附着力好、高韧性、低温固化的夹胶玻璃用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本发明中提供的夹胶玻璃油墨,包括组分A及组分B;
所述组分A的组成及组成质量份数如下:
液体树脂 35-40份
环氧树脂 5-8份
硫酸钡 8-12份
钛白粉 42-48份
分散剂 0.7-1.3份
消泡剂 0.8-1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高明绿色德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高明绿色德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52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