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51418.1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9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俞涛;李娟;孙涛;吴贤静;张家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11252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放;贾博雍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测控制器 测试系统 虚拟车辆 测试 测试参数 测试台架 仿真模型 控制指令 受控对象 上位机 发送控制指令 接收上位机 车辆损失 功能系统 人力物力 人身安全 生成控制 实车测试 输入设备 虚拟测试 虚拟场景 控制器 发送 指令 消耗 应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系统及方法,测试系统包括:上位机、ADAS测试台架和被测控制器;上位机,用于接收通过输入设备所输入的测试参数,以及根据测试参数生成控制指令,并向被测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ADAS测试台架,用于生成受控对象仿真模型,且受控对象仿真模型和被测控制器共同搭建得到被测试的虚拟车辆;被测控制器,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虚拟车辆完成针对ADAS功能系统的虚拟测试。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测试时,可以采用虚拟车辆、虚拟场景和真实控制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避免了实车测试过程中对于人身安全和车辆损失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上安装了ADAS(Advanced DriverAssistance System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其中,ADAS通常包括导航与实时交通系统,电子警察系统、车联网、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报警系统、车道保持系统,碰撞避免或预碰撞系统、夜视系统、自适应灯光控制、行人保护系统、自动泊车系统、交通标志识别、盲点探测,驾驶员疲劳探测、下坡控制系统和电动汽车报警系统等功能系统。
为保证ADAS的可靠性,往往需要在装车前对ADAS中的各个功能系统的控制器进行功能测试。实际应用中,为了测试某一控制器的功能,往往需要将该被测试的控制安装在测试车辆上,然后将测试车辆置于实际道路上,进而对该测试车辆进行几十公里的实车上道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如果控制器的功能不能通过测试,则需要对该控制器的控制逻辑进行修改,而此过程往往需要主机厂与供应商进行不断地沟通和反复地修改测试,对于实车上道测试方案而言,这是非常耗费人力物力的;并且,当被测试的控制器出错时还容易造成测试人员的危险,以及测试车辆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系统,以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以及避免实车测试过程中对人身安全和车辆损失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包括:上位机、ADAS测试台架和被测控制器;其中,
所述上位机,与所述ADAS测试台架通信连接,用于接收通过输入设备所输入的测试参数,以及根据所述测试参数生成控制指令,并向所述被测控制器发送所述控制指令;
所述ADAS测试台架,具有板卡安装槽,用于生成受控对象仿真模型,且所述受控对象仿真模型和所述被测控制器共同搭建得到被测试的虚拟车辆;
所述被测控制器,安装于所述ADAS测试台架的板卡安装槽内且与所述ADAS测试台架硬线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上位机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虚拟车辆完成针对ADAS功能系统的虚拟测试。
优选地,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虚拟车辆在虚拟场景中的实时测试画面。
优选地,所述ADAS测试台架中设置有虚拟场景生成模型,且所述ADAS测试台架利用所述虚拟场景生成模型生成与所述被测控制器相匹配的虚拟场景。
优选地,所述ADAS测试台架,用于利用所述虚拟场景生成模型在所述虚拟车辆上设置虚拟采集设备,且所述虚拟采集设备在虚拟车辆上的安装位置与真实采集设备在真实车辆上的安装位置一致。
优选地,所述虚拟采集设备包括虚拟摄像头、虚拟雷达或虚拟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监测模块;其中,
所述监测模块,一端与所述被测控制器通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通信相连,用于对所述被测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进行监测。
优选地,所述上位机中设置有输入输出端口模型,且所述上位机利用所述输入输出端口模型接收所输入的测试参数,以及通过所述输入输出端口模型向所述被测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14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