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弯道车辆前撞的自动报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0010.6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1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贤文;许翔;张学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智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42 | 分类号: | G08G1/042;G08G1/16;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装置 角速度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 轮速传感器 自动报警系统 蜂鸣器 弯道 无线地磁传感器 偏转 行驶安全性 震动传感器 电性连接 通讯模块 信号传递 信号连接 报警灯 报警声 有效地 检测 汽车 转动 减速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弯道车辆前撞的自动报警系统,包括:第一报警装置,其通过通讯模块信号连接有中央ECU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报警装置包括有无线地磁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报警灯和震动传感器;第二报警装置,其电性连接于中央ECU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报警装置包括有轮速传感器、蜂鸣器和角速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和轮速传感器均检测车辆速度,同时,角速度传感器安装在汽车上,其用于汽车偏转、倾斜时的转动角速度,当车速传感器、轮速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检测出来的数字均超出安全值后,将信号传递给中央ECU控制单元,中央ECU控制单元再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提醒驾驶员减速,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弯道车辆前撞的自动报警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弯道车辆前撞的自动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的不断增长,道路交通事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发生在弯道行驶时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0%以上,而且其中90%以上的事故是由驾驶员的疲劳、疏忽、判断失误等人为因素引起的。
作为驾驶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前撞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在车辆发生前撞的危险时刻发出报警信息,提醒驾驶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发生追尾碰撞,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报警方法是车辆前撞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决定了系统的控制逻辑,关系到系统进行报警的时机,因而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能。
目前大多数的公路弯道处没有先进的会车预警设备,少数交叉路口只有一面凸面广角镜作为预警设备。现在弯道会车设备的缺点有:对车速的判断手段单一,容易发生车速误判的情况,干扰驾驶员行车注意力,影响车辆正常通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止弯道车辆前撞的自动报警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弯道车辆前撞的自动报警系统,包括:
第一报警装置,其通过通讯模块信号连接有中央ECU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报警装置包括有无线地磁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报警灯和震动传感器;
第二报警装置,其电性连接于中央ECU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报警装置包括有轮速传感器、蜂鸣器和角速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无线地磁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报警灯和震动传感器均电性连接于太阳能蓄电板,所述太阳能蓄电板安装在道路对向入弯处的立柱上。
优选的,所述无线地磁传感器埋放在道路的弯道处,其用于检测该弯道处有无来往车辆,并将信号传递给道路对向入弯处的立柱上的显示屏上。
优选的,所述震动传感器铺设在弯道处路面下,其可根据汽车经过时产生对路面的震动强度以及震动波形来判断车辆入弯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二报警装置包括有轮速传感器、蜂鸣器和角速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于车载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角速度传感器安装在汽车上,其用于汽车偏转、倾斜时的转动角速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汽车通过弯道的过程中,无线地磁传感器埋放在道路的弯道处,其用于检测该弯道处有无来往车辆,并将信号传递给道路对向入弯处的立柱上的显示屏上,从而实现了在车辆进入弯道前,就能自动告诉驾驶员对向有没有来车,以便驾驶员了解弯道的车辆情况,做好提前减速的准备;
震动传感器铺设在弯道处路面下,其可根据汽车经过时产生对路面的震动强度以及震动波形来判断车辆入弯情况,并发送信号,让立柱上方的报警灯开始闪烁,同时利用无线通讯功能,影响一公里范围内的其它报警灯同时闪烁,这样可对事故现场后方的来车示警,提醒驾驶员注意减速行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智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智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0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