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笔记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7872.3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5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掌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3 | 分类号: | G06F3/0483;G06F3/0484;G06F3/0488;G06F3/041;G06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100023 北京市朝阳区四惠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 阅读 计算机存储介质 电子设备 手写笔记 手写操作 指令 电子书制作 叠加显示 轨迹移动 文字内容 制作过程 流畅度 监听 弹窗 纸质 制作 页面 还原 绘制 书写 响应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笔记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用户基于电子书制作笔记的情况。其中方法包括:在显示阅读页面的过程中,监听阅读页面上产生的手写操作指令;响应手写操作指令的轨迹移动,在阅读页面上实时绘制手写笔记,使手写笔记与阅读页面中的文字内容叠加显示。本发明实施例在制作笔记的过程中无需借助系统弹窗,可以简化基于电子书的笔记制作过程,提高笔记制作的流畅度,为用户还原真实的纸质阅读与书写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笔记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电子书阅读器的发展,电子书越来越受阅读用户的青睐。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电子书用户的使用体验,越来越多的电子书终端支持在电子书中写入笔记,以标注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等。
在现有的电子书阅读器上,如果用户想对电子书做笔记,通常是利用弹窗的方式来单独进行。例如,需要用户先在电子书中划线选中笔记对应的原文内容,然后系统会跳出一个弹窗,让用户在弹窗内通过输入法输入笔记内容,输入完成后系统会关闭弹窗。如此,整个制作笔记的过程操作繁琐,不流畅,而且关闭弹窗后用户则无法直接看到已经输入的笔记内容,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笔记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笔记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显示阅读页面的过程中,监听所述阅读页面上产生的手写操作指令;响应所述手写操作指令的轨迹移动,在所述阅读页面上实时绘制手写笔记,使所述手写笔记与所述阅读页面中的文字内容叠加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在显示阅读页面的过程中,监听所述阅读页面上产生的手写操作指令;响应所述手写操作指令的轨迹移动,在所述阅读页面上实时绘制手写笔记,使所述手写笔记与所述阅读页面中的文字内容叠加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在显示阅读页面的过程中,监听所述阅读页面上产生的手写操作指令;响应所述手写操作指令的轨迹移动,在所述阅读页面上实时绘制手写笔记,使所述手写笔记与所述阅读页面中的文字内容叠加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笔记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考虑用户使用电子书制作笔记的场景,而提出了一种无需借助系统弹窗的笔记生成方式,该方式允许用户直接在屏幕上手写笔记,并且将该笔记与阅读页面中的原文内容进行叠加显示,为用户还原真实的纸质阅读与书写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记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笔记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有笔记工具控件的阅读页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有不同大小的笔记缩略图的笔记列表显示页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掌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掌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78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