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电解槽新型焙烧方法及焙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93500.3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4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祁宗斌;聂荣辉;詹星驰;冯喜;吕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东大冶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06 | 分类号: | C25C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杨金贤 |
地址: | 450018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自贸试***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焙烧 正投影区域 阳极 铝电解槽 阴极内衬 焦粒 铝电解槽焙烧 焙烧焦粒 焙烧装置 铺设 电解质污染 电解质 后期管理 焦粒焙烧 布设 槽寿命 传统的 电解槽 申请 保证 占据 污染 优化 | ||
本发明属于铝电解槽焙烧启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铝电解槽新型焙烧方法,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焙烧装置。本申请的铝电解槽新型焙烧方法,包括焙烧焦粒铺设步骤,所述焙烧焦粒铺设步骤包括:在阴极内衬的阳极正投影区域布设焦粒层,所述焦粒层在阴极内衬的阳极正投影区域占据的面积为所述阴极内衬的阳极正投影区域总面积的40~50%。本申请提供的铝电解槽焙烧方法,避免了传统的焦粒焙烧法对周围糊焙烧效果不好的弊端,确保了电解槽周围糊的焙烧效果,改善了电解质污染的实际情况,减少了大量的焦粒对电解质的污染,进一步提升了焙烧效果,保证了槽寿命和保证了后期管理及指标的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电解槽焙烧启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铝电解槽新型焙烧方法,同时还涉及焙烧装置。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生产过程包括铝电解槽焙烧预热、启动、控制电解生产等等方面,其中,焙烧预热是铝电解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铝电解槽焙烧预热主要是通过焙烧加热升温来烘干电解槽阴极内衬,使焙烧温度接近或达到正常生产温度,防止内衬中的水分在高温下快速排出而使内衬造成漏洞或裂纹,并且提高阴极和阳极温度,防止阴极工作面因温差产生的热应力而损伤阴极炭块。还可以使阴极炭块间的底糊烧结焦化,以粘接阴极炭块和侧部炭块使之构成一个整体,为启动电解生产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目前常见的铝电解槽焙烧预热方法主要包括铝液焙烧法、焦粒焙烧法和燃气焙烧法等。其中铝液焙烧法已经逐渐被淘汰,燃气焙烧法的应用不太广泛,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是焦粒焙烧法。
见图1所示,焦粒焙烧法是在阴极内衬3和阳极4之间铺上一层煅后石油焦颗粒5作为电阻体,电解槽通电后,焦粒层便在阴极和阳极之间产生热,焙烧电解槽,同时阴极和阳极本身的电阻也产生热量,在其内部焙烧。焦粒焙烧法具体是在焙烧开始之前,在阳极4和阴极内衬之间均匀地铺设一层焦粒5,一般焦粒层布满在阳极正投影区域,阳极正投影区域是指阳极在阴极表面的正投影区域,焦粒层作为“加热元件”,焦粒层铺好后挂上阳极并将阳极压实在焦粒层上,之后装炉、通电焙烧。
焦粒焙烧法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电解槽周围糊的焙烧效果差,大量的焦粒还会对电解质造成污染,从而影响了槽的寿命,也不利于后期管理及指标的优化。
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了对铝电解槽焙烧方法及装置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铝电解槽新型焙烧方法,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铝电解槽焙烧装置。本申请提供的铝电解槽焙烧方法,确保了电解槽周围糊的焙烧效果,改善了电解质污染的实际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电解槽新型焙烧方法,包括焙烧焦粒铺设步骤,所述焙烧焦粒铺设步骤包括:
在阴极内衬的阳极正投影区域布设焦粒层,所述焦粒层在阴极内衬的阳极正投影区域占据的面积为所述阴极内衬的阳极正投影区域总面积的40~50%。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铝电解槽焙烧方法的一种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焦粒层由均匀布设在阴极内衬的阳极正投影区域内的焦粒柱构成,相邻焦粒柱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焦粒柱的高度一致,均为1~3cm。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铝电解槽焙烧方法的另一种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焦粒层由均匀布设在阴极内衬的阳极正投影区域内的焦粒条带构成,相邻焦粒条带间隔设置,所述焦粒条带沿所述阳极的长度或者宽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焦粒条带的高度一致,均为1~3cm。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铝电解槽焙烧装置,包括阴极内衬和设置在阴极内衬上部的阳极,阴极内衬和阳极之间铺设有焦粒层,所述焦粒层在阴极内衬的阳极正投影区域占据的面积为所述阴极内衬的阳极正投影区域总面积的40~50%。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铝电解槽焙烧装置的一种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焦粒层由均匀布设在阴极内衬的阳极正投影区域内的焦粒柱构成,相邻焦粒柱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东大冶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东大冶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35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