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溶胶汽雾自燃烧法制备SnO2 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8105.8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1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陆潇晓;童林聪;刘孝谦;鲍亮;陈逸凡;杨涛;熊琴琴;季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5 | 分类号: | C01B32/15;C01G19/02;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黄前泽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溶胶 燃烧 法制 sn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溶胶汽雾自燃烧法制备SnO2‑非晶碳纳米复合小球的方法。本发明采用SnO2醇溶胶和有机碳源的混合溶胶作为前驱体,利用超声雾化器将其转换成可燃前驱体气雾,混入一定比例的空气后,将气雾引入到带有燃烧室的中空石英玻璃管中,调控工艺参数,利用激光引燃前驱体汽雾,促使汽雾燃烧发生裂解转化,实现SnO2/非晶碳纳米复合小球的制备。本发明克服了传统SnO2‑非晶碳纳米复合小球制备工艺严苛、步骤繁琐、需要成球剂、易引入杂质、产生大量废液和生产成本高的缺点,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快速、连续化、无废液产生等优点,为低成本地制备SnO2‑非晶碳纳米复合小球提供了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溶胶汽雾自燃烧法制备SnO2-非晶碳纳米小球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性能良好、价格低廉的功能材料,SnO2纳米复合材料在传感器件、半导体器件、储能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而SnO2-非晶碳纳米小球以其具备稳定的空间结构、适中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在电化学储钠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传统用于制备SnO2-非晶碳纳米小球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喷雾干燥法、球磨法、水热合成法等方法。前二种方法的制备成本较低,但存在工艺要求较为严苛、成球率不高、纳米球体粒径分布宽的缺点,且难以获得纳米级别的复合球体;而水热合成法用于 SnO2-非晶碳纳米复合小球的制备时存在产量低、成本高、产生大量废液等的缺点,此外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特殊极性分子等成球剂,进一步增加成本且易引入杂质。现有方法存在上述缺点,因此限制了此类材料的低成本、规模化、连续化生产。
本发明发展了一种利用溶胶汽雾自燃烧法制备SnO2-非晶碳纳米复合小球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SnO2-非晶碳纳米复合小球制备工艺严苛、步骤繁琐、需要成球剂、易引入杂质、产生大量废液和生产成本高的缺点,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快速、连续化、无废液产生等优点,为低成本地制备SnO2-非晶碳纳米复合小球提供了新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一种利用溶胶汽雾自燃烧法制备SnO2-非晶碳纳米复合小球的方法。该方法采用SnO2醇溶胶和有机碳源的混合溶胶作为前驱体,利用超声雾化器将其转换成可燃前驱体气雾,混入一定比例的空气后,将气雾引入到带有燃烧室的中空石英玻璃管中,调控工艺参数,利用激光引燃前驱体汽雾,促使汽雾燃烧发生裂解转化,实现SnO2/非晶碳纳米复合小球的制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利用溶胶汽雾自燃烧法制备SnO2-非晶碳纳米复合小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复合前驱体溶胶的配制:将SnO2醇溶胶与一定比例的有机碳源混合制成复合前驱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SnO2醇溶胶采用四氯化锡、乙醇作为原料,配制成透明澄清的溶液;其中四氯化锡和乙醇两者的质量比为(1:20)~(1:25);
作为优先,选用的有机碳源为葡萄糖。
作为优先,复合前驱体溶胶中葡萄糖与SnO2醇溶胶的质量比为(1:7)~(1:13)。
B.溶胶汽雾的产生:将步骤A中得到的复合前驱体溶胶置于三口反应器中,利用超声雾化器将其转换成可燃性溶胶汽雾;利用压缩空气将溶胶汽雾从三口反应器中引出。
作为优先,步骤B中的空气的流速在0.1~0.8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81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