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EG/g-C3 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7610.0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4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董立峰;董建;赵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A61K9/51;A61K47/10;A61K31/704;A61P35/00;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平 |
地址: | 25001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g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一种PEG/g‑C3N4量子点复合荧光纳米微球及其应用,属于纳米生物医药领域。本发明首次以g‑C3N4为原料,其经硝酸氧化后与氨基封端的聚乙二醇(PEG)混合,然后进行水热处理,成功制备得到一种PEG功能化的g‑CNQDs即PEG/g‑C3N4量子点复合荧光纳米微球(g‑CNQDs‑PEG),以PEG/g‑C3N4量子点复合荧光纳米微球为载体输送抗肿瘤药物,并借助其自身的荧光,实现同步示踪功能,且该载体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稳定性和低细胞毒性,同时兼具pH响应性,因此在细胞成像和药物传输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EG/g-C3N4量子点复合荧光纳米微球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又称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目前,化疗已经被广泛用于癌症治疗,并通过与手术或放疗的联合使用,有效提高了癌症治疗效果。但是,常用的化疗药物对癌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的杀伤没有明显的选择性,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多次化疗往往会诱导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严重的多耐药性,最终导致治疗的失败。
近几十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多种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和富勒烯等已经发展为药物载体用于抗肿瘤药物的输送。这些纳米载体可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并利用肿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效应) 将药物被动地富集到肿瘤组织,进而提高疗效同时降低全身毒性。此外,纳米药物载体有望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药物输送到肿瘤细胞,从而阻断多耐药性肿瘤细胞的外排途径,从而有效地克服肿瘤的多耐药性。但是,大多数纳米药物载体自身不具有示踪功能,只有借助与荧光标记物或造影剂的复合才能实现其在细胞中的定位。因此,亟待开发一种集抗肿瘤药物输送和示踪功能为一体的纳米药物载体。
氮化碳量子点作为一种非金属高分子材料,具有荧光强、稳定性好、水溶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无毒等优点,可替代传统量子点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目前,氮化碳量子点在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仍处于早期发展研究阶段,尚未见氮化碳量子点应用于抗肿瘤药物输送和示踪功能为一体的纳米药物载体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EG/g-C3N4量子点复合荧光纳米微球(g-CNQDs-PEG)及应用,以PEG/g-C3N4量子点复合荧光纳米微球为载体输送抗肿瘤药物,并借助其自身的荧光,实现同步示踪功能,同时该PEG/g-C3N4量子点复合荧光纳米微球制备方法简单,原料较为廉价易得,因此极具工业化生产及实际应用之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PEG/g-C3N4量子点复合荧光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PEG/g-C3N4量子点复合荧光纳米微球。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上述PEG/g-C3N4量子点复合荧光纳米微球在制备纳米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PEG/g-C3N4量子点复合荧光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76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