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专用底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4445.3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8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苏强;裴雪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奎丰商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1;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存放槽 散热板 散热槽 散热翅 新能源汽车 底托装置 电池箱 进风口 气囊 吹拂 蓄电池 气囊内部 滤网板 气囊槽 泄压阀 蓄水槽 散热 内壁 气压 冷却 蒸发 行驶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专用底托装置,包括本体、气囊、蓄水槽、滤网板和散热板,所述本体顶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电池存放槽,所述本体内部沿中心线依次开设有进风口、气囊槽和散热槽,所述电池存放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翅,本发明在使用时,将蓄电池放置在两侧的电池存放槽的内部,当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空气进入到气囊的内部,当气囊内部的气压过大时,泄压阀打开,让空气对散热槽内部的水分吹拂,并对散热翅进行散热,通过对水分的吹拂,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极大的降低了散热槽内部的温度,并且对散热翅进行冷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储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专用底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新能源汽车依靠的动力是蓄电池,蓄电池一般都放置在新能源汽车的底部,需要使用到专用的底托来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底托还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缺陷:在新能源汽车长时间行驶的时候,蓄电池长时间放电会产生大量的热,现有技术中的底托只是简单的使用风冷,对电池箱进行散热,不能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极大的不利于蓄电池的长时间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专用底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专用底托装置,包括本体、气囊、蓄水槽、滤网板和散热板,所述本体顶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电池存放槽,所述本体内部沿中心线依次开设有进风口、气囊槽和散热槽,所述电池存放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翅,所述散热翅的端部贯穿电池存放槽的侧壁,且散热翅的贯穿端延伸至散热槽的内部;
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内壁胶粘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远离进风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管,所述卡管卡接在散热槽的内壁,所述卡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泄压阀,所述气囊位于气囊槽的内部,所述气囊的顶部胶粘固定连接有顶板;
所述本体内部位于气囊槽的上方开设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喷头,所述按压喷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喷杆,所述气囊槽顶部的一侧开设有L型凹槽,所述L型凹槽与散热槽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喷杆位于L型凹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一侧内部贯穿固定连接有入水管,所述入水管与蓄水槽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入水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为入水管流向蓄水槽。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远离气囊槽的一侧卡接有滤网板。
优选的,所述滤网板的网径大小为50-60目。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的数量不少于十个。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的直径大小为3-5cm。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与散热翅均由石墨烯制成。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的形状为圆锥形,且进风口直径小的一端与散热槽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使用时,将蓄电池放置在两侧的电池存放槽的内部,当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空气进入到气囊的内部,当气囊内部的气压过大时,泄压阀打开,让空气对散热槽内部的水分吹拂,并对散热翅进行散热,通过对水分的吹拂,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极大的降低了散热槽内部的温度,并且对散热翅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奎丰商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奎丰商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44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