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订单完成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60130.3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6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陶熠昆;李宏业;吴伟峰;韦磊;关晓曼;沈振华;陈凯;黄鸿;郑洪波;朱玲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B65G1/137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聂智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订单 完成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订单完成系统和方法,涉及一种应用于仓储系统中的拣货订单处理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货物拣选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订单处理过程由后台软件系统调度;使用多种可移动设备辅助,在经过功能不同的多个处理区域进行不同种类的操作后完成订单内货物的拣选,实现订单内指定货物全部或部分存放在对应的包装箱内。本发明借助自动化设备辅助实现订单拣选工作,既节省人力又降低了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仓储拣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仓储系统中的拣货订单完成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型、超大型的仓库不断建设并投入使用,面对每天大量的订单,如何实现仓库内高效、准确、及时地拣货,已成为影响订单处理、发货速度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存货种类多、数量大、拣货频次高的仓库,科学、高效的拣货方法将直接决定仓库的使用效率和发货速度。
电商仓库为了尽快完成消费者下发的采购订单的处理,需要尽快把消费者购买的货物从仓库内拣出、包装、发货,传统模式下的拣货耗时、费力。
传统电商仓库拣货采用的方法有:1.“摘果+播种”式:多个订单合并成一个拣货单,拣货人员根据拣货单一次性拣取所有货物(摘果),拣出的货物是混在一起的,需要再经过分拨处理,把混在一起的多种货物按照订单分配到包装箱中(播种)。2.“摘果”式:部分电商仓库直接采取摘果式,包装箱在拣货开始前对应好订单,多个包装箱放置到一台特殊的料车上,拣货人员推动料车在仓库内寻找货物并拣出,拣出的货物直接放进对应的包装箱中,此模式不需要再经过分拨处理,但因料车及货物较重,从事此工作的拣货人员劳动强度大。
传统的“货到人”模式其实是“货架到人”,即:可移动设备将存储有待拣货物的整个可移动货架移动到人附近。传统模式下,每次拣货,都需要可移动设备从存储区将货架搬出,完成拣货后整个货架再放回,可移动设备一次穿梭通常只能完成一个或少量几个货物的拣出。这种传统拣货模式效率低下、增加了设备能耗和磨损从而提高了维护保养成本。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减少人工、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效率的仓储拣货拣货方法。本发明借助自动化设备辅助实现订单拣选工作,既节省人力又降低了劳动强度。本发明为解决传统“货到人”模式效率较低的问题,改进为“货箱到人”的模式:货物存储在小型货箱或托盘中,可移动设备根据后台系统的调度,每次“针对性地”拿取多个小型货箱或托盘,送到拣货站。本发明使用的可移动设备在存储区到拣货站的一次穿梭中可以运送多个待拣货物,效率能够有明显的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仓储系统中的订单完成方法,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拣货效率。
一种订单完成方法,所述订单完成方法由后台系统调度,使用多种可移动设备辅助,在经过功能不同的多个处理区域进行不同种类的操作后完成订单内货物的拣选,实现订单内指定货物全部存放在对应的包装箱内,所述多种可移动设备包括运输料车的可移动设备以及运输货物的可移动设备,其中料车能够装载包装箱,每一包装箱均与一对应的订单绑定;所述功能不同的多个处理区域包括订单准备区、高频拣货区和/或低频拣货区、订单完成区;所述不同种类的操作包括:
步骤1:在订单准备区将空包装箱装上料车;
步骤2:所述料车由运输料车的可移动设备牵引前往高频拣货区进行拣货;
步骤3:运输货物的可移动设备在低频拣货区将货物从存储区移动到拣货站;
步骤4:高频拣货区拣货完成后,运输料车的可移动设备将料车牵引到低频拣货区的拣货位拣货;
步骤5:低频拣货区拣货完成后,运输料车的可移动设备将料车牵引到订单完成区,将满包包装箱从料车上卸下。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1中的空包装箱是通过自动化设备自动制作或者选择或是人工制作或者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01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