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48844.2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5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胡晨吉;沈炎宾;卢威;吴晓东;陈立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 | 分类号: | H01M10/056;H01M10/0565;D04H1/7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周敏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 电解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 一种固态电解质,包含膜材和电解质盐,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材包括由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有机相,所述有机相包含有三维连通的界面且比界面积大于等于1×104 cm2/cm3,所述的电解质盐溶解于所述有机相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大于等于1.0×10-4 S/cm。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为1.0×10-4 S/cm~1.0×10-2 S/cm。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为1.0×10-4 S/cm~2.0×10-3 S/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材的厚度为5~90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材的厚度为10~60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材的厚度为10~30μ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材的厚度为20~3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室温下的面积比电导为500~2500mS.cm-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室温下的面积比电导为1000~2500mS.cm-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室温下的面积比电导为2000~2500mS.cm-2。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相的比界面积为1×104 cm2/cm3~1×108 cm2/cm3。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相的比界面积为3×104 cm2/cm3~1×108 cm2/cm3。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质盐与所述有机相的质量比为1:2~1:1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质盐与所述有机相的质量比为1:3~1:6。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材由所述的有机相构成;或者所述的膜材还包括用于增加所述的有机相的比界面积的无机颗粒。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相具有由初级结构单元以聚集的方式形成的次级结构,该次级结构提供所述三维连通的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884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雷智能化调控方法
- 下一篇:任务型机器人词槽填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