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染用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30494.7 | 申请日: | 2018-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9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宝 |
| 主分类号: | C08F251/00 | 分类号: | C08F251/00;C08F220/20;C08F226/06;D06P5/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7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色剂 制备 玻璃反应器 反应器 搅拌器 均化体 印染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 丙烯酸酯类单体 氮气 回流冷凝器 氮气氛围 滴液漏斗 温度计 引发剂 出料 滴加 进气 羟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染用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向装有搅拌器的玻璃反应器中加入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引发剂、水,搅拌均匀成均化体待用;(2)向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滴液漏斗、氮气进气瓶和回流冷凝器的玻璃反应器中加入余量的水,在氮气氛围中将反应器内的温度温度升至90~110℃,然后在2~5小时内将上述制备的均化体均匀地滴加入反应器中;(3)滴加完后保持温度继续反应0.5~2小时,降温出料,即得所述固色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助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印染用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织物经过染色后,除了需要满足色泽外,还需要有良好的色牢度。活性染料作为棉织物染料中发展和使用的重点,具有色谱齐全、色泽鲜艳、价格较低和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在纯棉布印染中,占据主导地位,以活性染料为主主体的印染工艺占到整个工艺的八成份额左右。但在印染加工过程中,存在利用率相对较低,染色织物湿摩擦牢度尤其是中、深色织物的湿摩擦牢度较低,因此织物在染色加工后还要用固色剂进行固色处理,以便提高其色牢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印染用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固色剂能更好提高织物湿摩擦牢度和耐洗色牢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印染用固色剂,主要由下述质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组分制成:
所述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为N,N,N,-三甲基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N-乙基-N,N-二甲基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N-丙基-N,N-二甲基壳羧甲基聚糖季铵盐、N-正丁基-N,N-二甲基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N-异丁基-N,N-二甲基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N-苯基-N,N-二甲基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和N-水杨醛基-N,N-二甲基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
所述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
一种印染用固色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1)向装有搅拌器的玻璃反应器中加入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引发剂、水,搅拌均匀成均化体待用;
(2)向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滴液漏斗、氮气进气瓶和回流冷凝器的玻璃反应器中加入余量的水,在氮气氛围中将反应器内的温度温度升至90~110℃,然后在2~5小时内将上述制备的均化体均匀地滴加入反应器中;
(3)滴加完后保持温度继续反应0.5~2小时,降温出料,即得所述固色剂。
所述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为N,N,N,-三甲基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N-乙基-N,N-二甲基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N-丙基-N,N-二甲基壳羧甲基聚糖季铵盐、N-正丁基-N,N-二甲基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N-异丁基-N,N-二甲基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N-苯基-N,N-二甲基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和N-水杨醛基-N,N-二甲基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宝,未经陈国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04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