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并列复合的炫彩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5883.0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4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许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奔马化纤纺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3/06 | 分类号: | D06P3/06;D06P1/39;D06P3/82;D01F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涛 |
地址: | 31124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短纤维 炫彩 并列 复合 改性剂 原料纤维 染料 染色 制备 二甲聚硅氧烷 纤维表面颜色 乙基己基酯 苯甲酸酯 表面颜色 并列设置 纤维制备 蔗糖 磷酸 纯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列复合的炫彩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纤维制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纤维表面颜色单一、呆板的技术问题,包括若干色部,且若干色部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色部的颜色为单一纯色,且若干色部之间的颜色均不相同。色部包括第一色部和第二色部,第一色部其原料包括第一原料纤维、第一染料,第二色部其原料包括第二原料纤维、第二染料、改性剂,改性剂其原料包括二甲聚硅氧烷、蔗糖苯甲酸酯、磷酸‑2‑乙基己基酯。本发明的并列复合的炫彩短纤维,通过在第二色部内加入改性剂,使得第一色部和第二色部可以在不同染色温度下分别进行染色,从而使并列复合的炫彩短纤维表面颜色为两种,提高了并列复合的炫彩短纤维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并列复合的炫彩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品的着色是纺织品能正常使用的前提,现阶段赋予纺织品颜色的方式多数通过染色进行。现有技术中,纺织品染色通常分为以下几个工艺实现:一是纤维染色;二是纱线染色;三是坯布染色。纤维染色广泛应用于色纺企业,将纤维染色通过配色获得特殊的色彩表现形式;纱线染色主要用于色织,将已经纺好的纱线经过染色工艺之后获得彩色纱线,再进行织造;坯布染色多用于成品,可以帮助纺织品获得整门幅的一致色彩。随着染色需求量的增加,染色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也越多,对环境的影响越大,其中纤维染色对比纱线染色、坯布染色,上染率高,废水少,对环境的影响小,但是纤维染色由于每根纤维都得到了相同的染色过程,所以每根纤维表面的颜色是相同的,色彩比较呆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列复合的炫彩短纤维,通过在第二色部内加入改性剂,使得第一色部和第二色部可以在不同染色温度下分别进行染色,从而使并列复合的炫彩短纤维表面的颜色为两种,且使其具有较高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同时提高了并列复合的炫彩短纤维的适用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并列复合的炫彩短纤维,包括若干色部,且若干所述色部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所述色部的颜色为单一纯色,且若干所述色部之间的颜色均不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纤维表面颜色单一、呆板的技术问题,使并列复合的炫彩短纤维表面颜色具有多种,提高了其适用性。
较优选地,所述色部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色部包括50-80wt%的第一色部和20-50wt%的第二色部,所述第一色部的横截面和第二色部的横截面组合形成一个圆形。
较优选地,所述第一色部的横截面、第二色部的横截面均呈扇形设置,且所述第一色部的横截面半径、第二色部的横截面半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色部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使并列复合的炫彩短纤维表面的颜色为两种,不仅使并列复合的炫彩短纤维的制备更方便,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较优选地,所述第一色部的重量占炫彩短纤维总重量的50wt%,所述第二色部的重量占炫彩短纤维总重量的50wt%,且所述第一色部的横截面、第二色部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色部和第二色部的配比进行优化,进一步方便了并列复合的炫彩短纤维的制备。
较优选地,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一色部其原料包括第一原料纤维95-97份、第一染料3-5份,所述第二色部其原料包括第二原料纤维95.5-98份、第二染料1.8-3.4份、改性剂0.2-2.7份,且所述第一染料的总量占第一色部总重量的百分比大于第二染料的重量大于第二色部总重量的百分比,所述改性剂其原料包括二甲聚硅氧烷25-35份、蔗糖苯甲酸酯10-14份、磷酸-2-乙基己基酯12-1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奔马化纤纺丝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奔马化纤纺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58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