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系统和测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17882.1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0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刘涛;黄连冬;徐魏;陈炼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科新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38 | 分类号: | H04B10/038;H04B10/079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于丹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系统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系统和测量设备,测量系统包括管理控制模块、设置有探测头的监测单元和机械式切换模块,管理控制模块分别与机械式切换模块和监测单元电连接,探测头固定在机械式切换模块上;机械式切换模块包括控制单元、机械式切换组件、与主纤和备纤连接的输入单元和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输出单元,机械式切换组件包括一纵向定位单元,固定于纵向定位单元的输入切换单元和输出切换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管理控制模块和机械式切换组件电连接,可以在接收到故障信息时通过输入切换单元和输出切换单元完成备纤的切换和自动监测故障点,以通知维护人员对故障点进行维修,保证了通信的连续性和减少了故障点的排查时间,提高了维修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量系统和一种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线路承载的信息量急剧增加,而光纤由于低成本、承载量大和抗干扰能力强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光纤通信也会出现故障,因此在光纤线路中通常设置有备纤,当主纤故障时需要进行光纤切换时,然后对主纤的故障点进行监测和维修,在维修结束后切换为主纤进行通信,以上故障点监测和备纤的切换均通过维修人员手动完成,维修响应时间慢并且会造成通信中断。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自动测量光纤故障点和自动切换备纤的测量系统,以提高维修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系统和测量设备,以解决目前无法自动进行光纤线路故障点和备纤切换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系统,应用于具有主纤和备纤的光纤线路中,包括管理控制模块、设置有探测头的监测单元以及机械式切换模块,所述管理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机械式切换模块和所述监测单元电连接,所述探测头固定在所述机械式切换模块上;
其中,所述机械式切换模块包括控制单元、机械式切换组件、所述主纤和备纤连接的输入单元和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输出单元;
所述机械式切换组件包括一纵向定位单元,位于所述输入单元一侧且固定于所述纵向定位单元的输入切换单元,以及,位于所述输出单元一侧且固定于所述纵向定位单元的输出切换单元,所述探测头位于所述输入切换单元上,所述备纤通过备纤输出接头固定在所述输出切换单元上;
所述输入单元和所述输出单元均包括光纤连接器、与所述光纤连接器固定的插头滑杆,所述输入单元包括套设于所述插头滑杆上的主纤输入插头,所述输出单元包括套设于所述插头滑杆上的主纤输出插头,所述主纤输入插头和所述主纤输出插头通过光纤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管理控制模块和所述机械式切换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管理控制模块的指令控制所述输入切换单元实现所述主纤输入插头和所述探测头的插入和拔出,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输出切换单元实现所述主纤输出插头和所述备纤输出插头的插入和拔出。
可选地,还包括分光器和光功率计,所述主纤输入插头通过所述分光器与所述光纤输入连接器连接,所述分光器还与所述光功率计连接,所述光功率计与所述管理控制模块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纵向定位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侧板、位于两个侧板之间的两个纵向滑杆、可滑动套接于所述纵向滑杆的纵向滑块、纵向丝杆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其中一个侧板上,所述纵向丝杆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侧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纵向滑块与所述纵向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纵向丝杆旋转以使得所述纵向滑块沿所述纵向丝杆移动;
所述输入切换单元和所述输出切换单元固定于所述纵向定位单元上,所述输入切换单元设置有可活动的主纤输入插拔件,所述探测头固定于所述主纤输入插拔件上,所述输出切换单元设置有可活动的备纤输出插拔件,所述备纤输出接头固定于所述备纤输出插拔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科新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科新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78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