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及无人飞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96572.6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2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尹亮亮;刘赛;田静;张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8 | 分类号: | G05D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惯性测量模块 无人飞行器 减振装置 控制装置 主控电路板 壳体 体内 模块化设计 缓冲振动 减振方式 维修方便 电连接 集成化 飞行 | ||
1.一种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主控电路板(3)、第一惯性测量模块(4)、第二惯性测量模块(8)、第一减振装置和第二减振装置,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4)和第二惯性测量模块(8)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板(3)电连接;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4)、第二惯性测量模块(8)分别通过用于缓冲振动且固定于壳体上的的第一减振装置、第二减振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板(3)、第一惯性测量模块(4)、第二惯性测量模块(8)由上到下依次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减振装置包括减振支架(5)和中空减振球(6),所述减振球(6)连接在所述减振支架(5)与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4)之间,且所述减振球(6)的两端分别嵌入在所述减振支架(5)与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4)内;所述第二惯性测量模块(8)通过减振垫(7)固定于所述壳体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支架(5)固定于壳体底部,所述减振球(6)包括中空球形减振部(6.1)和一体连接于所述中空球形减振部(6.1)顶部和底部的卡接部(6.2),所述减振球(6)通过顶部、底部的卡接部(6.2)分别与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4)、减振支架(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4)包括第一增重块(4.1)、第一电路板(4.2)、第一软排线和惯性传感器,所述第一增重块(4.1)中部设有上部开口的容置腔(4.11),所述惯性传感器集成于所述第一电路板(4.2)上,所述第一电路板(4.2)连接于所述容置腔(4.11)的开口处,所述第一软排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4.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控电路板(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装置包括四个减振球(6),所述第一增重块(4.1)上由所述容置腔(4.11)向外延伸有四个带有第一安装通孔(4.13)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台(4.12);所述减振支架(5)包括底板(5.1)和四个与所述第一凸台(4.12)相对应且带有第二安装通孔(5.3)的第二凸台(5.2),所述第二凸台(5.2)由所述底板(5.1)向上延伸而成;所述减振球(6)的顶部卡接部、底部卡接部分别嵌入在第一凸台(4.12)的第一安装通孔(4.13)内、第二凸台(5.2)的第二安装通孔(5.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1)向上延伸有支撑柱(5.4),所述支撑柱(5.4)内设有连接孔(5.5),所述支撑柱(5.4)的顶端与所述主控电路板(3)相抵且通过穿过主控电路板(3)连接在连接孔(5.5)内的连接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惯性测量模块(8)包括第二增重块(8.1)、第二电路板(8.2)、第二软排线和惯性传感器,所述第二增重块(8.1)具有上部开口的空腔,所述第二电路板(8.2)连接在所述空腔的开口处,所述惯性传感器集成于所述第二电路板(8.2)上,所述第二惯性测量模块(8)通过第二软排线与所述主控电路板(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下对接且通过连接件固定的上壳(1)和底盖(9),所述上壳(1)和底盖(9)间形成容置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中所述的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口模块(2),所述接口模块(2)有两个且相对设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壳体对应所述接口模块(2)处设有开口,所述接口模块(2)插接在所述开口内;所述接口模块(2)包括侧边集成电路板(2.1)和接口插件(2.2),所述侧边集成电路板(2.1)与所述主控电路板(3)连接。
10.一种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中所述的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机身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65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