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简单的辅助谐振极逆变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9093.1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9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褚恩辉;邱佳雄;卢萍;陈志方;徐畅;李思;包建群;谢昊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21109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岚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谐振换流 电路 主逆变电路 辅助开关管 辅助谐振 逆变电路 电力电子技术领域 辅助谐振电感 无功能量转化 辅助二极管 零电压关断 并联连接 电路结构 电路元件 缓冲作用 寄生电容 谐振电容 谐振回路 依次并联 直流电源 关断 减小 | ||
1.一种结构简单的辅助谐振极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主逆变电路和三相辅助谐振换流电路;
所述三相主逆变电路采用三相桥式电路结构,包括A相主逆变电路、B相主逆变电路和C相主逆变电路;所述三相辅助谐振换流电路包括A相辅助谐振换流电路、B相辅助谐振换流电路和C相辅助谐振换流电路;
所述A相辅助谐振换流电路、A相主逆变电路、B相辅助谐振换流电路、B相主逆变电路、C相辅助谐振换流电路和C相主逆变电路依次并联连接,同时与直流电源并联连接;
所述各相主逆变电路均包括第一主开关管、第二主开关管、第一主二极管和第二主二极管;所述第一主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主开关管的集电极,第一主开关管与第一主二极管反并联连接,第二主开关管与第二主二极管反并联连接;
所述各相辅助谐振换流电路均包括第一辅助开关管、第二辅助开关管、第一谐振电容、第二谐振电容、第一辅助谐振电感、第二辅助谐振电感、第一辅助二极管和第二辅助二极管;
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负极连接第二谐振电容的正极,第一谐振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一辅助开关管的集电极,第二谐振电容的负极连接第二辅助开关管的发射极,第一辅助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辅助谐振电感的一端,第一辅助谐振电感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谐振电容负极与第二谐振电容正极的连接点,第二辅助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辅助谐振电感的一端,第二辅助谐振电感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谐振电容负极与第二谐振电容正极的连接点;
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第二辅助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二辅助谐振电感的连接点,第一辅助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辅助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辅助开关管的发射极,第二辅助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第一辅助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一辅助谐振电感的连接点;
所述第一主开关管集电极、第一主二极管阴极、第一辅助开关管的集电极和第一辅助二极管的阴极、第一谐振电容的正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主开关管发射极、第二主二极管阳极、第二辅助开关管的发射极和第二辅助二极管的阳极、第二谐振电容的负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一辅助谐振电感与第二辅助谐振电感的连接点、第一谐振电容负极与第二谐振电容正极的连接点、第一主开关管发射极与第二主开关管集电极的连接点依次连接,以第一主开关管发射极与第二主开关管集电极的连接点处的引出线为单相交流电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的辅助谐振极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相辅助谐振换流电路中的第一辅助开关管、第二辅助开关管和各相主逆变电路中的第一主开关管和第二主开关管,均采用全控开关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的辅助谐振极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控开关器件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功率场效应晶体管或智能功率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的辅助谐振极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相辅助谐振换流电路中的第一辅助二极管、第二辅助二极管和各相主逆变电路中的第一主二极管、第二主二极管均为快速恢复二极管或高频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90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