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天运载器的控制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0337.1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5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伟;张春林;戴政;任彦婷;刘建;康永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G1/22 | 分类号: | B64G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5 | 代理人: | 高元吉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天 运载 控制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运载器的控制舱结构,包括:具有侧部和连接该侧部的两个端部的骨架、以及环绕地设置于侧部的蒙皮;其中骨架包括外端框和设置于外端框之内的内端框,外端框和内端框通过支撑结构连接。外端框至少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外端框和第二外端框。第一外端框和第二外端框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支撑结构至少包括三个连接端,其中内端框连接支撑结构的第一连接端,支撑结构的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分别连接第一外端框和第二外端框;支撑结构的材料包括非金属材料。本发明的控制舱结构,通过采用骨架和蒙皮结构,可以在保证控制舱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控制舱重量,提高运载器的运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载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天运载器的控制舱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火箭/导弹的结构段中最复杂的舱段,控制舱不但要满足舱内复杂仪器电缆管路的空间布局,而且还要满足火箭飞行过程中的载荷要求。目前,运载火箭/导弹的控制舱内均采用金属材料的横梁,用以满足火箭的飞行载荷要求,这会导致箭体/弹体的质量的大幅增加,从而严重影响了火箭/导弹的运载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航天运载器的控制舱结构,可以在保证控制舱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控制舱质量,从而提高运载能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运载器的控制舱结构,包括:具有侧部和连接所述侧部的两个端部的骨架、以及环绕所述侧部设置的蒙皮;其中所述骨架包括外端框、设置于所述外端框之内的内端框,连接所述外端框和所述内端框的支撑结构;所述外端框至少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外端框和第二外端框;所述第一外端框和所述第二外端框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从而所述第一外端框、所述第二外端框和所述连接结构构成所述骨架的所述侧部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至少包括三个连接端,其中所述内端框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的第一连接端,所述支撑结构的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外端框和所述第二外端框;所述支撑结构的材料包括非金属材料;所述第一外端框设有用于与整流罩配合的结构,所述第二外端框设有用于与相邻舱段对接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三个连接端分别对应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的数量为3~7,且沿围绕所述第一方向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匀的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为直角三角形,且所述支撑结构中至少一个的直角边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外端框和所述第二外端框,另一个直角边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外端框和所述内端框,且斜边连接所述内端框和所述第二外端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的斜边与所述第二外端框所在平面的夹角在38-55度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的两个直角边远离斜边侧设有安装结构,且所述蒙皮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外端框和所述第二外端框的一个直角边设置的安装结构连接至所述骨架侧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舱结构还包括蜂窝板,所述蜂窝板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外端框和所述内端框的另一个直角边设置的安装结构固定连接至所述支撑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舱结构还包括蜂窝板,所述外端框和所述内端框均为圆形结构,从而所述第一外端框和所述内端框之间包括圆环结构;所述蜂窝板匹配地设置于所述圆环结构,且靠近所述支撑结构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结构;所述圆环结构包括未设置所述蜂窝板的安装部,所述内端框的内侧和所述安装部用于分别设置卫星载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的材料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外端框和所述第二外端框的多根桁条。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舱结构还包括斜梁,所述斜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结构,所述斜梁远离所述第二外端框侧包括固定设置的惯组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0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含式双体卫星平台构型
- 下一篇:着陆缓冲与隔振一体化悬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