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自噬激活活性的红醇酮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制药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61996.9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2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武临专;黎林丽;张靖溥;李书芬;江冰娅;张苗青;余利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91/153 | 分类号: | C07D491/153;C07D498/22;A61P35/00;A61P37/02;A61P31/04;A61P25/28;A61P3/10;A61P17/00;C12P17/18;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唐宁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激活 活性 酮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制药 应用 | ||
1.具有自噬激活活性的红醇酮类化合物,所述的红醇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如下式(Ⅰ)所示,
(Ⅰ)
其中,取代基R1为-H、-CH3和-CO(CH2CH=CHCH3);
取代基R2为碳原子数1~5并带有1个羟基取代基的烷基或支链烷基;
取代基R源自通式为R-NH2所示的伯胺化合物,所述的伯胺化合物为氨基酸;
R2基团上的羟基与R基团的羰基发生环化,形成1个与吡啶环稠合的含氧氮杂原子的六元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氧氮杂原子的六元环为二氢噁嗪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为下式(Ⅱ)所示的原红醇酮E或下式(Ⅲ)所示的原红醇酮F:
(Ⅱ)
(Ⅲ)。
4.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化合物在制备具有自噬激活活性的制剂或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自噬激活活性是指:
(1)剂量依赖性地上调细胞自噬蛋白ATG4b、ATG5和ATG7的水平,激活自噬泛素化系统,促进LC3B-I 向LC3B-II的转化,促进自噬体的形成和自噬流的畅通;
和(2)剂量依赖性地提高LC3B-II/I的比值和选择性减少载体蛋白P62的水平,增强自噬溶酶体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包括治疗如下疾病的药物:肿瘤、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Ⅱ型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紫外线照射/炎症导致的皮肤损伤及皮肤衰老。
6.通过发酵产红醇酮类化合物的链霉菌生产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红醇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培养;
(2)固态或液态发酵所述链霉菌,发酵过程中向培养基中加入伯胺化合物,所述的伯胺化合物为氨基酸类;
(3)从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所述的红醇酮类化合物;
所述的链霉菌为链霉菌CGMCC No. 15540;
所述的固态或液态发酵的时间为6~8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伯胺化合物的加入浓度为质量浓度1-40 g/L或摩尔浓度10~1000mM;
所述的氨基酸类化合物包括常规的20种氨基酸、γ-氨基丁酸、α-氨基己二酸、邻氨基苯甲酸、5-氟-邻氨基苯甲酸、5-氯-邻氨基苯甲酸、间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3-氨基-2-甲基苯甲酸或3-羟基-2-氨基苯甲酸。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所述的种子培养的方法为:
将-80℃冷冻保藏的链霉菌CGMCC No. 15540孢子悬液,接种于斜面培养基,28℃培养7-10 d,成为富含新鲜成熟孢子的斜面种子;所述的斜面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10.0 g/L,酵母提取物4.0 g/L,麦芽提取物10.0 g/L,葡萄糖4.0 g/L,琼脂15.0 g/L,pH6.0-7.0;
步骤(2)所述的固态发酵方法为:
取富含链霉菌CGMCC No. 15540新鲜成熟孢子的斜面种子,用无菌水或20%甘油将孢子洗下,振荡分散后将孢子悬液均匀涂布于ISP2培养基平板,28℃培养8天;所述的ISP2培养基为:酵母提取物4.0 g/L,麦芽提取物10.0 g/L,葡萄糖4.0 g/L,琼脂15.0 g/L,pH6.0-7.0;
步骤(2)所述的液态发酵方法为:
取富含链霉菌CGMCC No. 15540新鲜成熟孢子的斜面种子,挖块接种于装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摇瓶中,28℃摇床振荡培养6天,收集发酵液,经离心或过滤后得到发酵上清液;所述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为:酵母提取物4.0 g/L,麦芽提取物10.0 g/L,葡萄糖4.0 g/L,pH6.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199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