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草甘膦固态降解菌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7630.4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8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利民;刘银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门市拓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8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草甘膦 制备 生物炭 半固体培养基 高效降解菌 降解菌剂 生产成本低 稻壳热解 高效降解 恒温培养 环境友好 污染土壤 固定的 降解菌 灭菌 甘膦 活化 菌种 种草 残留 农作物 调解 农药 生产 土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炭固定的草甘膦高效降解菌的制备方法,是利用稻壳热解生产生物炭,与一株草甘膦高效降解菌共培养制备而成。该方法包括(1)菌种的活化;(2)生物炭和半固体培养基制备、pH调解及灭菌;(3)降解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恒温培养获得目的产物。该方法生产的草甘膦固态降解菌剂具有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的特点,可高效降解土壤中残留的草甘膦农药,在污染土壤返耕、改善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甘膦固态降解菌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灭生型除草剂,对多种农业杂草具有良好的杀伤作用,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农药之一。其理化性质稳定,在环境中降解周期较为漫长,对农产品安全存在较大的威胁。2015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并公布,草甘膦与癌症存在一定的关联,其使用可能会引发人类淋巴腺癌和肺癌。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研究来修复受草甘膦污染的土壤。
目前,常用的农药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以物理、化学方法为主,包括炉窑焚烧、热脱附和化学处理等,但是这些方法往往成本高昂且易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来,新兴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带来了曙光。然而,由于农药污染物在固相介质中迁移速度慢、农药降解工程菌以液体状态难以远距离运输等问题,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仍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固态农药降解菌剂的开发和应用,在农药污染场地的综合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草甘膦固态降解菌剂的制备方法,具体采用生物炭共培养固定草甘膦降解菌。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菌种活化。将保存于-80℃的菌种取出解冻,取适量涂布于含400mg/L 草甘膦为唯一碳源的固体MSM(Minimal Salt Media)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 24h。挑取单菌落接种于5mL液体LB培养基中,180rpm震荡培养24h备用。
(2)生物炭制备。将稻壳经水洗两次后,烘干、粉碎,250-650℃限氧条件下在管式炉中热解2h,冷却至室温,研磨过0.45mm筛,得生物炭。
(3)半固体培养基制备。生物炭、LB培养基、蒸馏水以质量比1:2:2-4混合均匀,以1M NaOH调节pH为7.0,高温高压灭菌。
(4)共培养制备草甘膦固态降解菌剂。取步骤(1)活化的菌液,接种于步骤(3)的半固体培养基中,混匀。28℃恒温、180rpm震荡培养24-48h,至半固体培养基中菌体数目达108-109数量级。通风风干至菌剂含水量低于30%,得草甘膦固态降解菌剂。
该菌剂可以直接撒施于受草甘膦污染土壤表面或在农作物种植前,穴施于受污染土壤中,使用量约25-50kg/667m2。
本发明所采用的菌株为Aquamicrobiumahrensii,分离自湖北省蕲州镇蕲农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周围土壤中。该菌可在草甘膦最高浓度为1000mg/L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生长,且对其中所含草甘膦的降解率在48h内即可达到100%,最终降解产物为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组分。
本发明生产的草甘膦固态降解菌剂,具有廉价、便携、高效、环境友好的特点。该产品可吸附固定、高效降解土壤中残留的有机农药,并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生物炭已被证明具有改良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养分淋失、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因此,本产品在污染土壤返耕、改善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施加量下,草甘膦固态降解菌剂对草甘膦的降解能力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门市拓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荆门市拓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76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