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良番茄离体培养及无菌嫁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48507.6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9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钟凤林;何碧珠;许茹;王树彬;尚春雨;杜志杰;林义章;华炜辉;吴章洪;冯冬林;李洪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2/30;A01G31/00;A01G24/15;A01G24/2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李翠娥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良 番茄 培养 无菌 嫁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良番茄离体培养及无菌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具有优良品质的番茄品种通过茎段诱导增殖获得瓶内有效无根苗;(2)将优良番茄砧木品种种子经诱导培养、壮苗得到瓶内砧木;(3)将有效无根苗嫁接在瓶内砧木上,经过培养后,得到生长稳定的嫁接苗,移栽到田间定植。该培养方法成本低,番茄总产量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领域,涉及一种优良番茄离体培养及无菌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番茄富含蛋白质、糖、矿物质及丰富的维生素,其营养丰富,风味鲜美,是设施栽培中的重要作物之一。番茄可以连续开花和坐果,在生产上,采用离体培养可有效的节约成本,能够提高番茄利用率,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我国南方,耕地面积少、土传病害严重、连作障碍等原因都制约着番茄发展番茄的无土栽培。但用苗量较大,成本高,且植株易早衰,总产量不高。所以需要一种优良番茄离体培养及无菌嫁接方法满足番茄栽培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优良番茄离体培养及无菌嫁接方法。通过将经离体培养优良番茄获得的有效无根苗嫁接在优良番茄砧木品种种子经诱导的瓶内砧木上,降低了番茄的栽培成本,提高了番茄的总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优良番茄离体培养及无菌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具有优良品质的番茄品种通过茎段诱导增殖获得瓶内有效无根苗;
(2)将优良番茄砧木品种种子经诱导培养、壮苗得到瓶内砧木;
(3)在显微镜下将有效无根苗嫁接在瓶内砧木上,经过培养后,得到生长稳定的嫁接苗,移栽到田间定植。
步骤(1)具体培养步骤为:
1)材料选取与消毒:采集优良番茄品种饱和茎段用流水冲洗干净,置饱和漂白粉上清液中浸泡15min,并用软毛刷刷洗,自来水下冲滴30min,双蒸水冲荡2-3次,在超净工作台内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然后加入10wt%NaClO溶液中处理8-10min,无菌水冲3-4遍,用消毒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进行接种;
2)诱导培养:经步骤1)处理后的茎段,接种于经高温高压灭菌的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条件:培养室温度为23±2℃,暗培养5d后,光照强度逐渐调整为500-10001x,光照时间8h/d,培养时间20-25d;
3)增殖培养:将经诱导培养所得到的生长良好的丛生芽切开并剪成长度为1-2cm,接种于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诱导培养,光照时间10h/d,光照强度1500-20001x,增殖培养时间20-30d,获得有效无根苗高2-3cm,将增殖培养中获得的有效完整植株切下作为接穗备用。
步骤2)所述的芽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MS+1.5mg/L 6-BA+0.5mg/L KT+0.3mg/LNAA+25g/L糖+6.5g/L琼脂+1.5g/L活性炭。
步骤3)所述的增殖培养基的配方为:MS+2.0mg/L 6-BA +0.5mg/LKT +0.lmg/LNAA+0.01mg/LTDZ+25g/L糖+6.5g/L 琼脂+1.5g/L 活性炭。
步骤(2)具体为:
1)将优良番茄砧木品种的种子置于饱和漂白粉上清液中浸泡10min后,冲洗干净,置于自来水下冲滴10-20min,双蒸水冲荡2-3次,在超净工作台内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加入0.1wt%升汞处理5-8min,无菌水冲洗3-4遍,用消毒滤纸吸干种子表面水分后接种于经高温高压灭菌的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条件为培养室温度23±2℃,暗培养5d,然后光照强度调整为1000-15001x,光照时间10h/d,培养15-20d,得瓶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85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