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35765.0 | 申请日: | 2016-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9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河锺权;姜熙讚;金锺云;金泰佑;朴承俊;安秉玉;全弘锡;黄準;金权镇;边娜朠;徐炯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0007 | 分类号: | F24F1/0007;F24F1/0083;F24F11/61;F24F11/64;F24F11/65;F24F11/74;F24F11/77;F24F11/84;F24F11/86;F24F11/88;F24F11/89;F24F13/14;F24F13/20;F24F13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杨莘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水***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及其 控制 方法 | ||
如果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较高,则空调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出口执行制冷以降低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达到预定值,则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关闭出口以通过出口孔低速制冷,以使用户几乎感觉不到空调的制冷的风速,同时保持室内空间处于舒适的温度或湿度。通过经由形成在空调下部的出口孔来以低速执行制冷,当用户熟睡时,可对室内空间的下部区域进行制冷使之处于舒适的温度。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涉及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是使用制冷循环维持室内空气舒适从而适合人类活动的电器。空调通过以下来冷却室内空间:吸入室内空间的暖空气,将暖空气与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然后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室内空间。另外,空调可通过相反的操作来对室内空间进行制热。
空调可通过经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执行的制冷循环使空气在前进或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循环来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压缩机提供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以及冷凝器提供室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膨胀阀使室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降压,以及蒸发器将经降压的制冷剂蒸发为低温气态。
空调可分类为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分离的分体式(split type)空调,以及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集成为一主体的窗式空调。
就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分离的分体式空调而言,通常,压缩机和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包括在室外单元中,以及蒸发器(室内热交换器)包括在室内单元中。制冷剂可通过连接室内单元至室外单元的管道在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之间循环和流动。在分体式空调的室内单元的下部,设置有鼓风机风扇;以及在室内单元的上部,设置有热交换器和供空气排放的出口。经由鼓风机风扇吸入并吹出的空气移动至室内单元的上部,以及移动至上部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和出口排放至室内空间。
另一方面,除制冷功能之外,空调还可提供除湿(dehumidification)功能。由传统的空调提供的除湿功能伴随着制冷效果。然而,为满足用户仅仅需要除湿的要求,需要实现不伴随制冷效果的除湿功能。
最近,积极进行了对这样的空调的研究,所述空调能够尽可能地降低通过出口排放的空气的风速以使得用户可几乎感觉不到空气的风速,同时维持室内空间处于舒适的温度。另外,防止空调冷凝的技术已被研发。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这样的空调以及空调的控制方法,如果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较高,则所述空调能够通过出口执行制冷以降低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以及如果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达到预定值,则所述空调能够关闭出口通过出口孔以低速执行制冷,以使得用户可几乎感觉不到空调的制冷的风速,同时维持室内空间处于舒适的温度或湿度。此外,通过经由形成在空调的下部的出口孔来以低速执行制冷,当用户熟睡时,可对室内空间的下部区域进行制冷使之处于舒适的温度。
另外,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这样的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能够通过基于当鼓风机风扇停止时的时间和温度操作鼓风机风扇来防止冷凝。
另外,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这样的空调,所述空调能够提供具有低制冷效果的除湿功能。
本公开的另外的方面将在以下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通过所述描述将部分地显而易见或可通过实践本公开而被习得。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空调包括:壳体、热交换器、鼓风机风扇、出口、出口孔和控制器,其中,热交换器配置为与吸入到壳体内部的空气热交换;鼓风机风扇配置为移动经热交换的空气以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壳体外部;出口配置为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壳体外部;出口孔成形在壳体中,并且配置为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以及控制器配置为:如果室内温度达到预定值则关闭出口,以及通过出口孔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由此维持室内温度处于预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57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