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AR卫星的系统及应用模式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21200.7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2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叶兴彬;陆晴;于迎军;庄磊;卢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 地面轨迹 观测 成像 篱笆 升交点赤经 成像能力 高分辨率 工作模式 关心区域 轨道设计 基本配置 精细成像 宽幅扫描 星间通信 应用模式 组合观测 相位角 星下点 侧视 构建 链路 组对 防御 配备 回归 重复 轨道 配置 | ||
1.一种基于SAR卫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基本配置单元为“2+2”颗卫星,要求每颗卫星具备左右侧视成像能力,组对使用的2颗SAR卫星中,一颗具备宽幅扫描成像用于粗略观测、另一颗具备高分辨率精细成像模式用于详细成像,两星之间配备星间通信链路;卫星均采用1天回归地面轨迹重复低倾角轨道,四颗卫星的星下点地面轨迹一致,采用一种类似扎篱笆“>”的组合观测模式,通过合理配置升交点赤经和相位角,四颗卫星在较短时间内可对地面形成“◇”型区域进行观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AR卫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卫星A、卫星B、卫星C和卫星D,四颗卫星均装载SAR载荷,卫星A、卫星C的SAR载荷设计工作在宽幅扫描模式,卫星B、卫星D的SAR载荷设计工作在高分辨率精细成像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AR卫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内配置两条星间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AR卫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缩小“◇”型区域观测范围,在“◇”型区域范围内,结合SAR载荷入射角范围和扫描带宽,选取一种类似“扎篱笆>”的观测模式,配置两条固定观测带,作为固定的观测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SAR卫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固定观测带为南北观测带和东西观测带。
6.一种基于SAR卫星的系统的应用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时刻T0,卫星A进入南北观测带,完成粗略观测。观测过程中,发现了感兴趣目标,立即通过星间链路将目标信息传递给卫星B;
步骤二、时刻T0+Δt0,卫星B进入南北观测带,在接近所获得目标位置时,对目标实施详细成像;
步骤三、时刻T1,卫星C进入东西观测带,完成粗略观测。观测过程中,发现了感兴趣目标,立即通过星间链路将目标信息传递给卫星D;
步骤四、时刻T1+Δt1,卫星D进入东西观测带,在接近所获得目标位置时,对目标实施详细成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12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