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在制备抗抑郁产品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6721.5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5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盛钰;赵玉娟;段翠翠;赵子健;王超;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1K35/747;A61P25/24;A23L33/135;C12R1/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何叶喧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鼠李糖乳 杆菌 及其 制备 抑郁 产品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在制备抗抑郁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鼠李糖乳杆菌TF318,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113。本发明还保护鼠李糖乳杆菌TF318在制备抗抑郁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抗抑郁产品,其活性成分为鼠李糖乳杆菌TF318。所述产品为食品、保健品或药品。本发明提供的鼠李糖乳杆菌TF318具有抗抑郁功能,可作为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功能性益生菌,为临床干预和控制抑郁症等相关的精神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在制备抗抑郁产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可能危及生命的精神疾病。到目前为止,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完全阐述清楚,但是经过大量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发现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复杂的信号网络的改变而引起的,这些网络覆盖单胺神经递质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发生、免疫系统的改变和表观遗传修饰等等,而遗传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也有相当大的贡献。
目前临床上治疗药物的开发主要基于“单胺假说”,这类药物对部分抑郁症患者(20-30%)无疗效,因此寻找更有效、更快速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在制备抗抑郁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鼠李糖乳杆菌TF318,全称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TF318,已于2018年03月1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113。
本发明还保护鼠李糖乳杆菌TF318在制备抗抑郁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保护鼠李糖乳杆菌TF318在制备治疗抑郁症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保护鼠李糖乳杆菌TF318在制备预防抑郁症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保护鼠李糖乳杆菌TF318在制备产品中的应用;
所述产品的功能为如下(a1)至(a20)中的至少一项:
(a1)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
(a2)升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
(a3)降低炎症因子含量;
(a4)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
(a5)降低丙二醛含量;
(a6)降低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
(a7)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
(a8)降低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
(a9)降低皮质酮含量;
(a10)降低脑组织中皮质酮含量;
(a11)升高抑郁症患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
(a12)升高抑郁症患者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
(a13)降低抑郁症患者炎症因子含量;
(a14)降低抑郁症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
(a15)降低抑郁症患者丙二醛含量;
(a16)降低抑郁症患者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
(a17)降低抑郁症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
(a18)降低抑郁症患者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
(a19)降低抑郁症患者皮质酮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67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