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3119.6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5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崔秀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祥初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1N5/04;F01D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发电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的内壳体(49),所述内壳体(49)的内腔为尾气换能腔(6);
所述尾气换能腔(6)内同轴心设置有旋转叶轮(3),所述旋转叶轮(3)为与所述尾气换能腔(6)同轴心的环体筒状结构,所述旋转叶轮(3)与所述内壳体(49)内壁之间形成烟气换热通道(26);所述旋转叶轮(3)沿轴线方向依次包括一体化连接的左环体(41)、中环体(42)和右环体(43);
所述中环体(42)和右环体(43)之间的同轴心一体化固定设置有分隔盘(9);所述分隔盘(9)左侧形成旋流腔(20),所述分隔盘(9)右侧形成排气腔(21);所述左环体(41)的左端部(1)与所述尾气换能腔(6)的左端壁(16)间隙设置;所述右环体(43)的右端部(44)与所述尾气换能腔(6)的右端壁(50)间隙设置;所述中环体(42)的环体内壁呈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内能量转换叶片(8),所述中环体(42)的环体外壁还呈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外能量转换叶片(76);
所述左环体(41)的圆柱壁面呈圆周阵列均布有若干烟气溢出消声孔(7),各所述烟气溢出消声孔(7)将所述旋流腔(20)和烟气换热通道(26)之间相互导通;所述右环体(43)圆柱壁面呈圆周阵列均布有若干烟气通过孔(77),所述烟气通过孔(77)将所述烟气换热通道(26)和排气腔(21)之间相互导通;还包括排烟管(15),所述排烟管(15)的进气端伸入所述排气腔(21)中;
还包括若干呈放射状分布的尾气喷管(11),各所述尾气喷管(11)的尾气喷口(10)与所述中环体(42)上的若干内能量转换叶片(8)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能量转换叶片(76)为轴流风机叶片,烟气换热通道(26)中定向流动的尾气可推动外能量转换叶片(76),并带动旋转叶轮(3)旋转;所述内能量转换叶片(8)为矩形直叶片结构;内能量转换叶片(8)所在面与经过内能量转换叶片(8)根部的直径线(23)所呈夹角为α,满足35°<α<55°,所述直径线(23)所对应的圆环结构为中环体(42);若干所述尾气喷管(11)的末端呈发散状向外延伸,且各所述尾气喷管(11)末端的尾气喷口(10)呈圆周阵列分布于所述中环体(42)的环体所围合的内侧;任意一个内能量转换叶片(8)的所在面都能旋转至与尾气喷口(10)的喷口延伸线(22)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49)外侧还同轴心设置有圆柱状的外壳体(13);所述内壳体(49)和外壳体(13)之间形成环柱腔;所述环柱腔内还同轴心包括左分隔环体(75)和右分隔环体(80),所述左分隔环体(75)和右分隔环体(80)将所述环柱腔分隔成左环腔(78)、中环腔(79)和右环腔(81);所述左分隔环体(75)和右分隔环体(8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通孔(83)和第二导通孔(82);所述第一导通孔(83)与第二导通孔(82)之间呈180度错开;还包括冷空气进气管(46)和热空气出气管(45);所述冷空气进气管(46)的一端连通所述右环腔(81),所述热空气出气管(45)的一端连通所述左环腔(78);所述热空气出气管(45)的另一端连通发动机的进气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换能腔(6)内还同轴心设置有蓄气分流筒(5),所述蓄气分流筒(5)为圆柱形密闭空腔结构,且所述蓄气分流筒(5)内腔为尾气分流腔(19);所述蓄气分流筒(5)一体化固定于所述尾气换能腔(6)靠近所述热空气出气管(45)的一端;
还包括发动机排气管(14),所述发动机排气管(14)的排气口(18)同轴心连通所述蓄气分流筒(5)的尾气分流腔(19);所述尾气分流腔(19)内还同轴心设置有引流锥(17),所述引流锥(17)为硬质圆锥体结构,所述引流锥(17)的尖端朝向所述排气口(18)一侧,所述引流锥(17)的粗端一体化固定连接排气口(18)对侧的端壁(19.1);
所述尾气喷管(11)为硬质弯管结构;六根尾气喷管(11)的进气端连通所述尾气分流腔(19);且六根尾气喷管(11)与尾气分流腔(19)的六个连通处呈圆周阵列于端壁(19.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气换能腔(6)远离所述蓄气分流筒(5)的一端内壁同轴心设置有输出轴穿过孔(12),还包括动能输出轴(2)和发电机(73),所述动能输出轴(2)的一端可转动穿过右端壁(50)上的输出轴穿过孔(12)并同轴心一体化同步连接所述分隔盘(9),所述旋转叶轮(3)通过分隔盘(9)带动动能输出轴(2)同步旋转;所述动能输出轴(2)的另一端传动连接发电机(73)的机芯转子;动能输出轴(2)可带动发电机的转子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祥初,未经蒋祥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311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