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7244.0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5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27/086;A47J36/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刘明霞;陈名莉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烹饪 器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上的盖体。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烹饪空间包括食物存放空间和位于所述食物存放空间上方的腔体空间。所述盖体中设置有红外发热元件。所述烹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吸水步骤;b)冲沸腾步骤;c)沸腾步骤;以及d)焖饭步骤。其中,至少在所述沸腾步骤开始时,所述红外发热元件向所述腔体空间辐射红外线,所述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根据本发明的烹饪方法可增加食物的香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烹饪器具(诸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通常都具有烹饪米饭的功能。但是,已知的烹饪器具通常通过发热丝或者感应加热装置将热量辐射到被加热空间。一方面,热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所烹饪的米饭香味不够浓郁。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上的盖体。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烹饪空间包括食物存放空间和位于所述食物存放空间上方的腔体空间。所述盖体中设置有红外发热元件。所述烹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吸水步骤;b)冲沸腾步骤;c)沸腾步骤;以及d)焖饭步骤。其中,至少在所述沸腾步骤开始时,所述红外发热元件向所述腔体空间辐射红外线。所述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方法通过至少在沸腾步骤开始时红外发热元件向腔体空间辐射1.5μm~25μm的红外线,热利用效率高。所辐射的红外线能够对表层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可使食物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溢出,从而可增加食物的香气,使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其中,所检测到的香味物质中,有效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醛类、呋喃、酯类等,风味物质中,己醛和壬醛含量最高。对于香气成分,本发明提供的烹饪方法与普通烹饪方法相比,己醛含量高37%,壬醛含量高11%,米饭香气更浓。
可选地,所述吸水步骤包括第一吸水步骤和第二吸水步骤,在所述第一吸水步骤中,所述食物存放空间被加热至第一预定温度,在所述第二吸水步骤中,所述食物存放空间的温度被维持在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并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温度,所述第二预定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吸水步骤开始时,所述红外发热元件向所述腔体空间辐射红外线,并且在所述第二吸水步骤开始时,所述红外发热元件停止向所述腔体空间辐射红外线。
可选地,在所述焖饭步骤停止时,所述红外发热元件停止向所述腔体空间辐射红外线。
可选地,在所述沸腾步骤和所述焖饭步骤中,维持所述腔体空间的温度T3满足100℃≤T3≤150℃间。
可选地,在所述沸腾步骤和所述焖饭步骤中,当所述腔体空间的温度小于或等于100℃,以第一加热周期比加热所述红外发热元件;并且当所述腔体空间的温度大于100℃并且小于或等于150℃时,以第二加热周期比加热所述红外发热元件,所述第二加热周期比小于所述第一加热周期比。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热周期比为1。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热元件与电源之间连接有可控硅,在所述沸腾步骤和所述焖饭步骤中,通过所述可控硅调节所述红外发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以维持所述腔体空间的温度T3满足100℃≤T3≤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72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