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截面树形燃料电池流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5527.1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7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蒲亮;邵翔宇;徐玲玲;唐鑫;张胜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0258 | 分类号: | H01M8/0258;H01M8/026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截面 树形 燃料电池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树形燃料电池流道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阴极/阳极板上的配液通道和树形流道,配液通道设置在阴极/阳极板的四周,一端与阴极/阳极板上的入口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树形流道连接,树形流道为变截面流道。本发明一种变截面树形燃料电池流道结构,可进一步降低液体流动阻力,有利于气泡的排出,提高液体传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截面树形燃料电池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在野外作战、电子消费品等领域,对便携式燃料电池有较大的需求。在氢能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当前阶段,氢源的供应限制了氢燃料电池的应用推广。由于甲醇的便于携带和更换,使得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阳极,流道内的甲醇水溶液通过扩散层的小孔到达催化层,生成氢离子、电子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将会在扩散层的小孔处生成气泡,其动态生长行为可用图1表示。由图可见,伴随着气泡的生长,其尺寸随之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相邻扩散孔处生成的气泡将发生聚集和合并,变为较大的气泡柱,气泡柱进一步合并变为更大的气泡柱,最终,气泡将占据阳极流道的大部分空间,阻碍甲醇的流动和扩散传质,降低燃料电池的效率。因此,阳极气体管理是制约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效率的一个瓶颈。通过改变流道结构,降低流道截面的含气率,以便于二氧化碳气体排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
如上所述,伴随着气泡的聚集和合并,气泡将转变为气泡柱,气泡柱合并为更大的气泡柱,因此越靠近流道出口,气泡柱的尺寸越大。现有技术多为等截面流道结构,如蛇形、螺旋形和平行流道等,越靠近流道出口,截面的含气率越高,液体流动阻力越大,扩散传质效率越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变截面树形燃料电池流道结构,可进一步降低流动阻力,利于气泡的排出。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截面树形燃料电池流道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阴极/阳极板上的配液通道和树形流道,配液通道设置在阴极/阳极板的四周,一端与阴极/阳极板上的入口连接,另一端与树形流道连接,树形流道为变截面流道。
具体的,树形流道包括干路和多个支路,干路的顶部与入口连接,底部与出口连接,每个支路的一端与配液通道连接,另一端与干路连接,液体经配液通道配送至树形流道的若干支路,未参与反应的液体汇入干路后排出。
进一步的,支路和干路均为变截面流道,靠近出口处的流道截面积大于进口处的流道截面积。
优选的,支路至少包括四条,交错对称设置在干路的两侧。
进一步的,干路与阴极/阳极板底部成α1角设置,配液通道设置在阴极/阳极板的顶部和一侧。
优选的,α1角为0~90°。
进一步的,干路与阴极/阳极板底部垂直设置,配液通道设置在阴极/阳极板的顶部和左右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变截面树形燃料电池流道结构,配液通道设置在阴极/阳极板的四周,一端与阴极/阳极板上的入口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树形流道连接,树形流道为变截面流道,一端与阴极/阳极板上的入口连接,另一端与阴极/阳极板上的出口连接,越靠近出口,流道截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气泡的排出。
进一步的,树形流道包括干路和多个支路,液体经配液通道配送至树形流道的若干支路,未参与反应的液体汇入干路后排出,相比蛇形流道等传统流道结构,该结构的流道沿程阻力损失较小。
进一步的,支路和干路靠近出口处的流道截面积大于进口处的流道截面积,更有利于聚并后的气泡或气泡柱排出,降低截面含气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5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