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车载警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5721.1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1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魏金久;沈义龙;刘宁;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10 | 分类号: | B60R25/10;B60R25/102;B60R25/31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李璐 |
地址: | 237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牙单元 蓝牙收发模块 短信模块 雷达模块 控制器 警卫 检测车 车主 告警 车辆管理 电源模块 情况发送 事故报警 物体活动 移动物体 异常信息 车内 车体 可控 驻车 配对 发送 钥匙 救助 检测 帮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车载警卫系统,安装在车体内部,主要包括电源模块、控制器、与控制器相连的雷达模块、蓝牙单元、短信模块。所述蓝牙单元包括相互配对的系统蓝牙收发模块、钥匙蓝牙收发模块。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新型车载警卫系统的事故报警及定位方法,首先通过蓝牙单元定位车主位置,若车辆不在可控范围内即打开雷达模块检测车内是否有移动物体,当检测到异常后首先打开蓝牙单元检测车内是否为车主,若不是则打开短信模块发送车辆的位置信息和异常信息给车辆管理人员。本发明在驻车后可有效甄别车内物体活动,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发送告警,帮助第一时间救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及报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车载警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普及与智能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报警系统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并逐步应用于车辆破窗、破门盗窃等领域。目前车载报警系统大多数采用红外测温设备、压力传感设备探测车内是否有移动物体,而红外测温设备受温度背景温差影响较大,压力传感设备收机械结构可靠性影响较大,同时大多数车载警卫系统依靠监测车体振动强度实现防盗,只能在车体内指定位置感受压力且达到一定的压力值才能监测到车内是否有异常,局限性高,不能第一时间根据现场情况施行报警与救助。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车载警卫系统来解决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车载警卫系统,能够有效甄别车内物体活动,并根据车主位置智能控制告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车载警卫系统,安装在车体内部,主要包括:
雷达模块,用于确认车内是否有移动物体;
蓝牙单元,用于确认车主位置,包括相互配对的系统蓝牙收发模块、钥匙蓝牙收发模块;
短信模块,用于将车辆的位置信息和异常信息发送给车辆管理人员;
电源模块,用于为系统各模块及控制器供电;
控制器,用于接收各模块信息及发送控制命令至各模块。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雷达模块主要包括雷达传感器、雷达天线。
进一步的,所述雷达传感器采用雷达收发一体芯片,雷达收发一体芯片通过antenna_TX引脚与雷达天线的发送阵元连接、通过antenna_RX引脚与雷达天线的接收阵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雷达收发一体芯片的工作频率为24.0GHz—24.25GHz。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蓝牙收发模块与钥匙蓝牙收发模块均采用蓝牙芯片cc2541,通信中心频率为2.4GHz。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短信模块采用SIM900A模块,包括SIM卡槽电路、SIM芯片电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主要包括12V转5V电路、5V转3.3V电路、输入防反接电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采用ARM M3单片机,所述单片机通过SPI口与蓝牙单元相连、通过串口与短信模块相连;
所述单片机包括频率捕获单元、用于控制雷达模块、蓝牙单元和短信模块的电源控制电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由车内阅读灯或点烟器口供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新型车载警卫系统的事故报警及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系统上电后所述控制器完成初始化,并进行系统自检工作,检测全部正常后关闭所有模块电源,否则由状态灯报告系统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57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防盗防抢控制系统
- 下一篇: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