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茵陈三炔醇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2337.6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9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纪军;耿长安;黄晓燕;马云保;张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33/04 | 分类号: | C07C33/04;C07C29/74;A61K31/047;A61P31/20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马晓青 |
地址: | 65020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茵陈 三炔醇类 化合物 及其 药物 组合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结构式(I)所示的1个三炔醇类化合物3S‑癸‑4,6,8‑三炔‑1,3‑二醇(S‑deca‑4,6,8‑triyne‑1,3‑diol,1),以治疗有效量的化合物1及可药用载体或赋型剂组成的药物组合物,化合物1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制备治疗人类疾病尤其是在制备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以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它们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制药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制备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性疾病。特别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可长期携带,是引发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共有20亿HBV携带者,其中CHB患者约3.5亿;中国作为高发区,HBV携带约1.2亿人,CHB患者超过3000万(林永焕.乙型肝炎预防与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Lavanchy D.J ViralHepatitis.2004,11,97-107.)。现有的抗HBV药物(主要包括疫苗、干扰素和核苷类)的疗效已得到确认,其中疫苗以预防为主,对已感染者无效;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因副作用明显、易产生耐药性、作用靶点单一(HBV聚合酶)等原因尚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Antonio C.,等.J Hepatol.2006,44,77-83;Lv Z.L.,等.J Med Chem.2010,53,660-668.;吴剑涓.天津药学.2006,18,49-52.)。目前乙型肝炎是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重要疾患,结构和作用机制新颖的抗HBV药物仍然是全球药物研发的热点。
天然产物结构复杂多样,从中寻找高效低毒、作用靶点新颖的先导化合物已经成为新型抗HBV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国药典》中收录的多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乙肝宁颗粒、乙肝养阴活血颗粒、小儿肝炎颗粒、护肝片等)中均以茵陈作为主要药效组分(中国药典,2010版)。中医认为其气芳香,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黄疸尿少、湿疮瘙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等症状。为揭示茵陈蒿和滨蒿的活性成分,中外研究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较多研究,表明茵陈中主要含有香豆素,烯炔,黄酮,三萜,甾体,长链脂肪族化合物,及挥发油等(Wu,T.S.,等.Bioorg Med Chem.2001,9,77-83;Okuno,I.,等.Chem Pharm Bull.1988,36,769-775)。然而,现有文献中对于这些化合物活性的报导主要集中在保肝利胆方面,其抗HBV活性研究较少,如2014年赵勇等从茵陈蒿中分离得到系列倍半萜、绿原酸衍生物、三萜、黄酮、木质素和酚酸类成分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Zhao Y.,等.Fitoterapia.2014,95,187-193.;Zhao Y.,等.J.Ethnopharmacol.2014,156,147-154.)。
迄今,现有技术中无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3S-癸-4,6,8-三炔-1,3-二醇(S-deca-4,6,8-triyne-1,3-diol,1)的报道,也没有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组合物的报道,也没有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或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新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含有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量的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及药用载体或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2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