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质量检测智能定位反馈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79456.6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0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霍海娥;汪阳;何秋凤;冯仁康;范宇;黄虹;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10/06;G06Q50/08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竺栋;黎志红 |
地址: | 61010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质量 检测 智能 定位 反馈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建筑施工质量检测智能定位反馈系统的定位反馈方法,系统包括服务器端、RFID 标签和RFID 手持端,所述服务器端与RFID 手持端连接,
其中所述服务器端内安装有Revit 软件,该软件中安装有用以获取由RFID 手持端传到服务器端的建筑构件信息并将获取的建筑构件信息与Revit 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匹配的插件,所述服务器端用于建立建筑构件的BIM 模型以及与RFID 手持端的数据进行传输和展示;
所述RFID 手持端用于接收服务器端的数据,并将数据传递给RFID 标签,或者读写RFID 标签的数据,并将数据传递给服务器端;
所述RFID 标签用于储存包含有建筑构件信息的数据文件;
定位反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调用Revit 的API 制作插件并安装到Revit 中,插件用以获取由RFID 手持端传到服务器端的建筑构件信息并将获取的建筑构件信息与Revit 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匹配;
步骤二,建立建筑构件的BIM 模型,根据建筑图纸在Revit 软件中进行建模,通过施工模拟与碰撞检测对模型进行优化,得到BIM 模型;
步骤三,构件信息的导出,模型建立完毕后,对BIM 模型中各个设备及构件的信息通过Revit 软件自带功能进行补录,并将相应模型和构建的信息分别与不同的RFID标签ID 一一对应关联;
步骤四,RFID 标签的安装,在制作建筑构件时,预先将步骤三中的RFID 标签安装在相应的构件内部;
步骤五,RFID 标签信息的记录,将导出的数据存储文件从服务器端通过无线网络或数据线传送到RFID 手持端中;
步骤六,RFID 标签的读写,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构件,通过RFID 手持端扫描,在App 界面中显示读取到对应构件的信息;当现场技术人员将构件质量问题检测出时,在App 中将现场检测的构件问题进行编辑写入,或根据系统提供的构件常见问题进行选择,将构件问题信息保存到RFID 标签;
步骤七,质检文件传输,现场技术人员每对一个RFID 标签进行质量问题的编辑写入时,RFID 手持端将这些信息保存在该标签唯一对应的数据存储文件中,当施工质量现场检测任务完成之后,现场技术人员将对应的数据存储文件传输到服务器端;
步骤八,BIM 模型的动态联动管理,在Revit 软件读取已传输至服务器端的数据存储文件,管理技术人员选中文件中存在质量问题的构件名称,通过Revit 软件对BIM模型中所选择的构件进行显示,并弹出窗口对其构件的问题信息、位置信息进行描述;
步骤九,管理技术人员在Revit 软件中查看步骤八中的信息,并根据问题表述,指定整改方案,下达整改指令;
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 标签安装在建筑构件内部,RFID 芯片外部包裹有PVC 外壳,所述PVC 外壳与弹簧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弹簧两端与RFID 芯片中的天线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弹簧的右端和PVC 外壳左端分别连接两个对称的L 形筒体结构,所述L 形筒体结构与弹簧一体成型,所述L 形筒体结构竖直部分的内壁上开设有两行卡槽,所述L 形筒体结构下部套设有高度调节机构;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又包括柱体,所述柱体上部的左右两侧连接有弹片,所述弹片与柱体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弹片上连接有多个与卡槽配合的凸块,所述凸块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柱体下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连接有夹持机构;
所述夹持机构又包括上半圆环形板和下半圆环形板,所述上半圆环形板的上端与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所述上半圆环形板的下端与下半圆环形板的上端连接,所述上半圆环形板、下半圆环形板和高度调节机构均为塑料结构,且一体注塑成型,所述上半圆环形板的中心轴线与下半圆环形板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安装时,首先将两个柱体分别插入对应的L 形筒体结构内,通过控制柱体插入L形筒体结构内的深度,将RFID 芯片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凸块卡在卡槽内,使得柱体只能在向插入L形筒体结构内的方向运动,防止柱体与L 形筒体结构脱落,然后将右侧夹持机构中的下半圆环形板勾在横向钢筋上,同时上半圆环形板勾在纵向钢筋上,即可完成右侧夹持机构的安装;然后拉伸弹簧到合适长度,接着按照上述右侧夹持机构的安装过程完成左侧夹紧机构的安装,即可完成全部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师范大学,未经四川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945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