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色紫外光固化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3708.X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2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潘光君;王建斌;陈田安;解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德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14 | 分类号: | C09J175/14;C09J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光固化胶 制备 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 阳离子光引发剂 氧杂环丁烷单体 自由基光引发剂 丙烯酸酯单体 重量百分比 原料组成 苯氨基 成色剂 树脂 产酸 丁基 荧烷 固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色紫外光固化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30~60%、氧杂环丁烷单体5~15%、丙烯酸酯单体25~40%、自由基光引发剂1~7%、光产酸型阳离子光引发剂1‑3%、成色剂2‑苯氨基‑3‑甲基‑6‑二丁基荧烷0.5‑2%。本发明制备的黑色紫外光固化胶有更大的固化深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固化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黑色紫外光固化胶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LCD显示屏上有遮光需求的场合。
背景技术
自1960年,国外报道了UV光固化胶粘剂以来,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UV胶已在许多工业装配领域成功应用,尤其是需要快速装配的高技术产业领域,例如LCD制造业、照相机等光学产品制造业、光盘制造业(CD、VCD、DVD、DVD一R)、手表制造业、蜂鸣器、手机按键的装配、电子线路板的制造、偏光部件的制造等光电信息产业的电子部件制造。在日用品领域,例如玻璃家具的制造、玻璃工艺品的组装、玩具、珠宝等装饰品的组装上也普遍使用UV胶。甚至传统产业也在大量使用UV胶进行装配,例如磁电机的装配。可获得快速、高效的生产效率。
通常UV胶是无色透明的,但在有些特殊领域,需要用到黑色的UV胶,比如LED周边遮光、屏幕边框挡光、CPL偏振镜LPL偏光镜固定防漏光、背光板防漏光遮光、焊点遮盖保护、排线遮盖固定等。常规UV胶因其固化需要透过UV光才能固化充分,所以,一般黑色UV胶的固化深度很低,一般在0.3mm左右,这个缺陷大大限制了UV胶的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黑色紫外光固化胶固化深度小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色紫外光固化胶及其制备方法,以达到黑色紫外光固化胶有更大的固化深度。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黑色紫外光固化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30~60%、氧杂环丁烷单体5~15%、丙烯酸酯单体25~40%、自由基光引发剂1~7%、光产酸型阳离子光引发剂1-3%、成色剂2-苯氨基-3-甲基-6-二丁基荧烷(ODB-2,CAS:89331-94-2)0.5-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的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是指用聚酯二元醇、二异氰酸酯和羟基丙烯酸酯合成的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所述的聚酯二元醇包括:己二酸系聚酯二元醇、聚己内酯二元醇和聚碳酸酯二元醇等,所述的二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或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等中的一种和任意几种的混合物。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方法是:先将1摩尔的聚酯二元醇、2摩尔的二异氰酸酯、0.06g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加入到带有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将温度控制在70-75度,反应2小时,然后加封端剂2摩尔的羟基丙烯酸酯和1.5g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70-75度反应2-3小时,用红外光谱仪分析NCO基团的含量,待NCO的峰完全消失时,停止加热反应,可得到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
进一步,所述氧杂环丁烷单体,是指含有氧杂环丁烷基团的单体,包括日本东亚合成OXT-101、OXT-121、OXT-212和OXT-221等中的一种和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单官能度或者两官能及以上官能团的丙烯酸酯单体,包括四氢呋喃丙烯酸酯(THFA)、(甲基)丙烯酸异辛酯(ISOA)、(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A)、(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等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德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德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37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