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管赤眼蜂DNA酶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26954.4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0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高梦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22 | 分类号: | C12N9/22;C12N15/81;C12N1/19;C12Q1/44;C12R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任毅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赤眼蜂 短管 氨基酸序列 应用 核酸检测试剂盒 生产工艺步骤 致病菌 生产 核苷酸序列 基因技术 酵母菌株 经济效应 菌株 筛选 | ||
本发明涉及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管赤眼蜂DNA酶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所述短管赤眼蜂DNA酶的氨基酸序列和编码该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1和SEQ ID NO:2。通过基因技术筛选出高产量表达短管赤眼蜂DNA酶的毕赤氏酵母菌株Pichia‑TPDNase,该菌株能够大批量的生产出短管赤眼蜂DNA酶,生产工艺步骤简单、成本低,且生产出的短管赤眼蜂DNA酶可应用于致病菌核酸检测试剂盒中,具有较好的经济效应,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管赤眼蜂DNA酶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DNA酶广泛存在于多种哺乳动物、虾类、昆虫和植物中,对于个体的发育、细胞正常的老化凋亡、以及防御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DNA酶是一种多功能核酸内切酶,可以以非特异性的方式切割DNA,作用于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3',5'-磷酸二酯键,将DNA链切割开并将其降解成单个核苷酸或寡聚核苷酸。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DNA酶,例如来源于牛胰腺的DNase I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和医学分子检测试剂盒,而来源于人的重组DNaseI还被应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例如囊肿性纤维化(cysticfibrosis,CF)、肺不张和复杂性肺炎伴胸腔积液和脓胸等。
在科学研究和分子临床诊断中,DNA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可用于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应用,包括:反转录PCR(RT-PCR,包括荧光定量法和传统的凝胶成像法)去除模板中DNA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组织和细胞RNA提取后基因组DNA污染的去除,核酸法检测病毒和致病菌时模板中DNA污染的去除,以及基因表达调控中DNA顺式作用原件的蛋白质特异性结合鉴定等等。
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DNA酶也是昆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对黄蜂毒液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包括组胺、五羟色胺、蛋白酶、缓激肽、DNA酶和透明质酸酶等。相对于人和哺乳动物的DNA酶,昆虫的DNA酶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它们的活性研究以及应用实例也处在相对缺乏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新的短管赤眼蜂DNA酶,将编码短管赤眼蜂全新DNA酶的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以后,合成并导入毕赤氏酵母表达系统中,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实现了新DNA酶的高效表达,体外DNA降解实验表明,短管赤眼蜂DNA酶能有效降解双链DNA,其活性与来源于牛胰腺的DNase I相当,并且其活性高度依赖于二价镁离子(Mg2+),加入高于镁离子浓度的螯合剂EDTA后可有效抑制其酶活,具体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短管赤眼蜂DNA酶,所述短管赤眼蜂DNA酶的氨基酸序列和编码该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1和SEQ ID NO:2。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生产上述的短管赤眼蜂DNA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短管赤眼蜂基因LOC111693613(Genbank accession number:LOC111693613)进行密码子优化;
S2:将S1得到的核苷酸序列克隆到重组质粒进行基因扩增;
S3:将S2得到的基因片段导入表达载体得到重组表达载体;
S4:将S3中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入毕赤氏酵母的感受态细胞中;
S5:将S4中转化成功的感受态细胞进行筛选,得到高产量表达短管赤眼蜂DNA酶的毕赤氏酵母菌株Pichia-TPDNase;
S6:将S5中得到的毕赤氏酵母菌株Pichia-TPDNase进行大规模培养,分离纯化发酵液得到短管赤眼蜂DNA酶。
进一步的,在S2中,将S1得到的核苷酸序列克隆到质粒pUC57的EcoRV位点进行基因扩增。
进一步的,所述S3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69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