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客观评价车门玻璃夹持稳定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02487.1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2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官涛;郑卫宁;梁德臣;杜宇亮;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观 评价 车门 玻璃 夹持 稳定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观评价车门玻璃夹持稳定性的方法。包括在车门玻璃顶部并列设置用于测量玻璃震动的玻璃振动加速度传感器;以车门玻璃两侧的运行边界作为模拟的升降行程S,将车门玻璃沿着升降行程S等间距下降,每次下降一个等间距高度后以固定速度关闭车门;记录车门玻璃在各个高度下玻璃振动加速度传感器的数值;将升降行程S中玻璃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数值中的最大值与用户对于玻璃振动的极限接受值进行比较,当玻璃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数值中的最大值不超过用户对于玻璃振动的极限接受值时,判定车门玻璃夹持稳定性合格。实现主观评价与客观量化的结合,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观评价车门玻璃夹持稳定性的客观评价车门玻璃夹持稳定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升,用户对于汽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车门玻璃作为汽车上的主要活动部件之一,其操作愉悦性体验影响着用户对于车辆质量的评价。传统的车门玻璃一般与玻璃升降器的滑块连接在一起,升降器的滑块在外力的驱动下推动车门玻璃沿着门框内部上下运动,为了保证升降顺畅,一般会在升降通道中预留玻璃的活动间隙,当玻璃处于开启状态(下降)时关门,玻璃顶段由于脱离门框的约束,在关门激励下玻璃会呈现同车门运动方向的往复摆动,程度较大时用户会关注到车门玻璃的晃动,严重时会抱怨有噪声或误认为玻璃紧固不良,影响用户对车辆品质的认知。
目前尚无针对该问题的行业或国家标准,已知广泛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对于该问题进行评估,这种方式仅受个人感知的影响,有时存在争议,也不便于专业人员进行定量的研究分析。因此,对于车门玻璃夹持稳定性的测试急需一种更为客观的方法,以满足汽车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更为客观且准确率高的客观评价车门玻璃夹持稳定性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客观评价车门玻璃夹持稳定性的方法:包括在车门玻璃顶部并列设置用于测量玻璃震动的玻璃振动加速度传感器;
以车门玻璃两侧的运行边界作为模拟的升降行程S,将车门玻璃沿着升降行程S等间距下降,每次下降一个等间距高度后以固定速度关闭车门;
记录车门玻璃在各个高度下玻璃振动加速度传感器的数值;
将升降行程S中玻璃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数值中的最大值与用户对于玻璃振动的极限接受值进行比较,当玻璃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数值中的最大值不超过用户对于玻璃振动的极限接受值时,判定车门玻璃夹持稳定性合格。
较为优选的,所述玻璃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包括并排等间距设置在车门玻璃顶部同一高度的多个玻璃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用户对于玻璃振动的极限接受值包括用户对于各个玻璃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固定位置处的玻璃振动极限接受值,各个玻璃振动加速度传感器的最大数值分别与对应位置的用户对于玻璃振动的极限接受值进行比较,仅当升降行程S中所有振动加速度数值的最大数均不超过用户对于玻璃振动的极限接受值时,判定车门玻璃夹持稳定性合格。
较为优选的,所述用户对于玻璃振动的极限接受值通过以下方法获取:
将玻璃下降至一个固定高度后,以等间距变化的不同速度关闭车门,并记录每个速度下的玻璃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数值;
邀请用户对每个速度下的玻璃振动程度进行评价,并将用户的评价结果记录为“满意”或“抱怨”;
将满意与抱怨临界点对应的速度下的玻璃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数值作为用户对于玻璃振动的极限接受值;
其中,所述固定高度为升降行程S的1/6~5/6处;
所述满意与抱怨临界点为上一个速度的评价结果为满意,下一个速度的评价结果为抱怨的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2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