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四川魔芋产量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7289.0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8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严泽生;郑阳霞;李晓旭;吕一凡;郭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08 | 分类号: | A01C1/08;A01G2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常桑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魔芋 出苗 地膜 药肥液 栽培 田间管理 植株抗性 作物栽培 分阶段 混合物 软腐病 除草 抗性 覆膜 高厢 基肥 深沟 浸泡 杂草 播种 生长 收获 覆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四川魔芋产量的栽培方法,涉及作物栽培领域,本发明采用深沟高厢栽培,包括:利用药肥液对魔芋种子进行浸泡,得到种芋;将种芋播种已除去杂草且施有基肥的芋田中,然后对芋田覆盖第一地膜,缩短种芋出苗时间;当种芋出苗后,立即将芋田的第一地膜更换为第二地膜,提高出苗种芋的抗性,对出苗种芋进行包括分阶段除草的田间管理,最后对魔芋进行收获。由于本发明使用肽腐净与魔芋灵的混合物为药肥液,以及交替覆膜技术,不但有效软腐病,还从生理上提高植株抗性,促进魔芋生长,提高魔芋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川魔芋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特种经济作物,其主要产物葡甘聚糖在食品、医药及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魔芋的高经济效益毋庸置疑,但对环境、栽培技术的苛刻要求以及受到软腐病、白绢病等主要病害的影响,导致魔芋种植业的发展处于瓶颈状态,产量及品质难以得到提高。优良的植株形态和生理性状是魔芋获得高产优质的前提,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魔芋优良植株的培养及软腐病等主要病害的防治,主要从农艺措施和化学防治入手,研究表明根据魔芋自身的生长习性,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可以提高生长质量并减少病害的发生,但就单从环境因素方面的改善还是远远不能达到生产要求的效果,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魔芋生产的问题还得依靠化学防治的介入。
目前在防治软腐病上使用最常见的是农用链霉素,但其治疗效果还不太满意,而且在防治过程中要反复多次使用才有效果,实践表明,农用链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使用次数多了就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而汰腐净作为链菌唑螯合剂,从台湾地区购买的杀菌剂原药和助剂为载体,将链霉素、百菌清和腈菌唑螯合而成,将三种杀菌剂达到最理想的增效峰值,较好的解决了抗药性的问题,使药效发挥到最大,但是如果植株长势较弱,仅仅依赖杀菌剂抑制软腐病的发生并不能提高魔芋的产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软腐病防治效果虽好,但魔芋产量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魔芋栽培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药肥液以及交替覆膜技术不但有效防治了软腐病的发生,而且从植株生理上提高了植株长势,提高了植株抗性,最终达到了高产的目的。
为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四川魔芋产量的栽培方法,采用深沟高厢栽培,包括:
利用药肥液对魔芋种子进行浸泡,得到种芋;
将种芋播种已除去杂草且施有基肥的芋田中,然后对芋田覆盖第一地膜,缩短种芋出苗时间;
当种芋出苗后,立即将芋田的第一地膜更换为第二地膜,提高出苗种芋的抗性;
对出苗种芋进行包括分阶段除草的田间管理,最后对魔芋进行收获。
其中,所述分阶段除草是指7月份以后不对芋田进行除草,用于保持土壤水分,满足魔芋植株的生理用水要求。
特别是,所述药肥液是由魔芋灵与肽腐净组成。
其中,所述魔芋灵与肽腐净的重量份配比为1:1,用水进行375倍稀释。
肽腐净为链菌唑螯合剂,是从台湾地区购买的杀菌剂原药和助剂为载体,将链霉素、百菌清和腈菌唑螯合而成,将三种杀菌剂达到最理想的增效峰值,其不但对软腐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不具有抗药性,将其与具有促进魔芋生长的魔芋灵混合后,不但可以抑制魔芋的软腐病发生,还能促进魔芋的生长。
其中,所述浸泡时间为3-5h,优选为3小时。
其中,所述基肥为氮磷钾比例为12:8:10的复合肥。
优选的,所述基肥为氮磷钾比例为12:8:10的有机复合肥,其有机质含量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72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