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虚拟现实内容创建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96317.7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2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晖;宫伟;杨建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维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T17/00;G06T19/00;G06T1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虚拟现实 内容 创建 智能 人机交互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虚拟现实内容创建的智能人机交互方法,该方法采用的系统包括:
物质属性层,用于根据物质属性标签建立物质属性表,具体的包括模型创建单元和物质属性表,其中模型创建单元用于存储或创建虚拟现实内容的模型,物质属性表用于为虚拟现实内容创建过程中的各物质创建相应的属性并设定对应的物质属性标签;
逻辑层,用于根据模型从物质属性表中选取物质及其对应的物质属性,判断并建立同一模型中物质属性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完成效果组装返回给表现层;
表现层,用于获取和存储效果素材库,并根据逻辑层的组装效果执行效果渲染;
所述逻辑层包括:
物质属性加载单元,用于根据模型从物质属性表中选取物质及其对应的物质属性;
分析比照单元,用于判断同一模型中可以建立关联关系的物质属性,并对具有关联关系的物质设定物质属性标签,将这些物质属性标签与关联关系共同组合形成逻辑关系组;
逻辑组装单元,用于识别每一个逻辑关系组中的物质属性标签,把所有逻辑关系组中的物质属性进行效果组装返回给表现层;
所述物质属性层的物质属性表,包括用户自定义的物质属性表和系统预设的物质属性表;
所述属性标签包括物质的物理属性、化学属性和生物属性中的至少一种属性;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在系统中挑选系统预设的虚拟现实场景模型或者用户自定义创建一个虚拟现实场景模型,对模型中每一个物质进行属性定义建立该模型下的物质属性表;
S2.逻辑层根据模型分别加载物质属性表中所有的物质及其对应的物质属性,并对具有关联关系的物质设定物质属性标签,将这些物质属性标签与关联关系共同组合形成逻辑关系组;
S3.通过识别物质属性标签将上述同一逻辑关系组中的属性进行效果组装,得到设定模型的效果组装结果,并将组装结果传送给表现层;
S4.表现层接收到来自逻辑层的组装结果,在效果素材库搜索该组装结果相匹配的效果,并反映在虚拟现实界面中;
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物质属性表的建立包括:分别建立模型与物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一个物质与多个物质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一个物质属性与多个物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多个物质与多个物质属性之间的组合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虚拟现实内容创建的智能人机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模型对应一个或多个独立的逻辑关系组,每一个物质至少应用于一个模型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虚拟现实内容创建的智能人机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建立逻辑关系组的过程包括:将具有关联关系的一组物质属性设定为同一个物质属性标签,将物质属性标签与关联关系进行组合形成逻辑关系组,每一个逻辑关系组通过对应的物质属性标签被系统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虚拟现实内容创建的智能人机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效果组装的过程包括:逻辑关系组中的每一个物质属性都至少对应一个效果,物质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也会产生对应的效果,将所有效果打包生产一个效果参数,并将效果参数返回给表现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虚拟现实内容创建的智能人机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效果匹配的过程包括:表现层根据逻辑层返回的效果参数搜索对应的物质属性效果素材库中所有相应的效果 ,并执行效果渲染依次实现效果展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维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维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631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体行走姿态控制的虚拟现实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机器人
- 内容再现系统、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提供装置、内容再现程序和内容提供程序
- 内容记录系统、内容记录方法、内容记录设备和内容接收设备
- 内容服务系统、内容服务器、内容终端及内容服务方法
- 内容分发系统、内容分发装置、内容再生终端及内容分发方法
- 内容发布、内容获取的方法、内容发布装置及内容传播系统
- 内容提供装置、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
- 内容传输设备、内容传输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发送设备、内容发送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内容再现程序及内容提供系统
- 内容记录装置、内容编辑装置、内容再生装置、内容记录方法、内容编辑方法、以及内容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