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柴烧陶的吸碳裂纹釉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陶瓷和陶瓷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94954.0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3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孙义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德化县艾慕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8/00 | 分类号: | C03C8/00;C04B33/13;C04B33/34;C04B41/86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刘玉欣 |
地址: | 3625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柴烧陶 裂纹 釉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陶瓷 | ||
1.一种用于柴烧陶的吸碳裂纹釉料制备吸碳裂纹釉面陶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石膏坯体内注入坯料并烘干脱模成型得到坯体;
步骤b、吸碳裂纹釉料兑水制得釉水,通过浸釉法或涂抹法在坯体外表面局部或整体施加釉水;
步骤c、将施釉坯体满窑堆放于柴烧窑内,各层施釉坯体之间通过棚板隔开,相邻施釉坯体之间通过垫片隔离;
步骤d、将施釉坯体放置于柴烧窑内烧制,烧制过程依次包括:
预热阶段、0-120摄氏度下预热5-7小时,在3个小时内从室温升至120摄氏度;
烘烤阶段、120-200摄氏度下烘烤4-5小时;
升温阶段、在2小时内从200摄氏度升温至1050摄氏度;
保温阶段、保温2天,保持窑炉内烧成温度在1050摄氏度以上,保温阶段的中间和结尾进行还原气氛烧成;
降温阶段、从烧成温度缓慢冷却至室温,取出陶瓷;
用于柴烧陶的吸碳裂纹釉料,按重量份计,其组分为:
高岭土35-42份
纯碱16-22份
球土10-13份
盐1-3份
正长石7-10份
矽酸锆5-7份
冰晶石1-2份
纤维素胶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柴烧陶的吸碳裂纹釉料制备吸碳裂纹釉面陶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纯碱的含量为18-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柴烧陶的吸碳裂纹釉料制备吸碳裂纹釉面陶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的含量为1.5-2.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柴烧陶的吸碳裂纹釉料制备吸碳裂纹釉面陶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胶的含量为1.3-1.8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柴烧陶的吸碳裂纹釉料制备吸碳裂纹釉面陶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柴烧陶的吸碳裂纹釉料的组分为:高岭土38份、纯碱19份、球土11份、盐2份、正长石8.5份、矽酸锆6份、冰晶石1.5份和纤维素胶1.5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柴烧陶的吸碳裂纹釉料制备吸碳裂纹釉面陶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阶段,在保温进行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和48小时四个时间节点时进行还原气氛烧成,前三次还原气氛烧成的时间为3小时,烧成温度为1050摄氏度,最后一次还原气氛烧成的时间为1小时,烧成温度为1150摄氏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柴烧陶的吸碳裂纹釉料制备吸碳裂纹釉面陶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柴烧陶的吸碳裂纹釉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正长石、矽酸锆和冰晶石分别于洗石机中取出表面污泥、碎屑,并用除铁器除铁,将高岭土和球土通过旋流器去除砂砾杂质,并用除铁器除铁;
步骤二、将正长石、矽酸锆和冰晶石分别破碎,过4mm筛网;
步骤三、按质量份数称取正长石、矽酸锆、冰晶石、高岭土和球土,加水轮碾,而后过200目筛并除铁;
步骤四、在步骤三的原料中按质量份数加入纯碱、盐和纤维素胶,混合搅拌均匀,在100-130摄氏度下烘干;
步骤五、将步骤四所得的混合干燥原料在窑炉中加热至1200摄氏度,并保温3小时,得到融化的浆料;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浆料倒入冷水的淬碎,而后于110-120摄氏度中干燥,球磨成粉末,制得釉料备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柴烧陶的吸碳裂纹釉料制备吸碳裂纹釉面陶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碳裂纹釉面陶瓷包括坯体,在所述坯体外表面施加用于柴烧陶的吸碳裂纹釉料,所述坯体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坯料烧制而成:高岭土30-40份、球土5-10份、正长石12-15份、石英石5-8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柴烧陶的吸碳裂纹釉料制备吸碳裂纹釉面陶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坯料烧制而成:高岭土35份、球土7.5份、正长石13份、石英石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德化县艾慕陶瓷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德化县艾慕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495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