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预应力装配式路面的抗折、耐磨混凝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86942.3 | 申请日: | 2018-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9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 发明(设计)人: | 曾晓辉;冉宇舟;朱华胜;凌晨博;刘海川;潘璋;沈卫国;刘云;文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E01C5/10;C04B111/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王沙沙 |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混凝土 装配式 抗折 可用 聚合物乳液 耐磨性 钢渣 公路路面 关键部位 流变助剂 粉煤灰 粗骨料 减水剂 抗冲击 抗裂性 膨胀剂 细骨料 消泡剂 重量份 硅灰 重载 纤维 水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应力装配式路面的抗折、耐磨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泥100份、钢渣5~10份、粉煤灰5~10份、硅灰1~5份、细骨料200~300份、粗骨料250~350份、膨胀剂5~10份、减水剂1.0~2.0份、消泡剂0.001份、流变助剂0.01~0.02份、聚合物乳液0.1~0.5份、纤维0.5~2份、水35~50份;本发明强度高、抗裂性高、抗冲击、耐磨性好、耐久性好;可用于重载公路路面板工程,也可用于其他一些受严重冲击的结构关键部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应力装配式路面的抗折、耐磨混凝土。
背景技术
到2014年底,全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总里程已达200万公里左右,约占高级路面的60%;虽然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持续高速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路面结构在外界环境(大温差、冻融循环、除冰盐、压力水冲刷、汽车尾气等)、交通荷载和路面结构内部缺陷的耦合作用下,出现性能快速衰减和劣化的现象;甚至出现严重破坏,远未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很多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开放交通3~5年后即开始出现病害,断枝率高达20%以上。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劣化形式主要有横、斜向裂缝、角隅断裂以及交叉网裂,翻浆、冒水、纵向裂缝、错台、局部沉降和拱胀、胀缝、假缝、接缝冲击振动、表面层剥落、骨料外露等;水与超载通常被认为是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被破坏的重要因素,而开裂与磨损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病害;裂缝产生后,在环境条件以及荷载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极大地加速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劣化;不但没有体现出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低的优点,反而使其维修困难的弱点进一步凸现。
采用预制装配式路面可减薄路面厚度、节约混凝土用量、降低路面板自重,同时极大程度地提高路面板的抗折能力、减少断板发生率,特别适用于重载交通与修补工程;预制混凝土路面板通过工厂预制成型,一方面可以较好的控制路面板的质量;另一方面可通过流水线的方式进行大量预制,加速施工周期;预制好的预制板可直接进行人工拼装,施工迅速、节省工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可避免在恶劣的环境下施工;尽管预应力装配式路面在结构上提高了抗折性能,减少了断板发生率,提高了路面在恶劣状况下的服役能力,但混凝土抗折能力、耐磨能力并未提高,使其易出现表面层剥落、骨料外露等破坏;混凝土的寿命与结构寿命并不能很好匹配,因此开发高抗折高耐磨的混凝土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度高、抗裂性高、抗冲击、耐磨性好、耐久性好的用于预应力装配式路面的抗折、耐磨混凝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预应力装配式路面的抗折、耐磨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泥100份、钢渣5~10份、粉煤灰5~10份、硅灰1~5份、细骨料200~300份、粗骨料250~350份、膨胀剂5~10份、减水剂1.0~2.0份、消泡剂0.001~0.003份、流变助剂0.01~0.02份、聚合物乳液0.1~0.5份、纤维0.5~2份、橡胶粉5~10份、水35~50份。
进一步的,所述细骨料为河沙和机制砂中的一种;所述粗骨料为石灰岩和玄武岩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膨胀剂为硫铝酸钙系膨胀剂、氧化钙系膨胀剂和氧化镁系膨胀剂中的一种,并且其中添加0.0001~0.0004重量份鳞片状铝粉,铝粉细度不小于150目。
进一步的,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
进一步的,所述流变助剂为羧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醚和聚氨酯乳液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聚合物乳液为聚丙烯酸酯、水性聚氨酯、苯丙乳液和丁苯乳液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为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直径为2~5μm,长度为2~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6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