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酶甲醛清除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8994.6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4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杰;庄文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文杰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72;C12N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朱亲林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醛 制备 甲醛清除剂 甲醛清除 生物酶 硅灰 氧化还原引发剂 两亲性共聚物 氨基 筛选 分解 二次污染物 甲醛降解菌 甲醛脱氢酶 微量元素液 安全环保 丙烯酰胺 产酶菌株 负载材料 活性基团 甲醛处理 甲醛污染 降解反应 能源物质 乳液聚合 筛选条件 唯一碳源 吸附甲醛 游离甲醛 苯乙烯 产酶量 反应物 富含 主链 去除 捕获 转化 游离 废水 伤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酶甲醛清除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甲醛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甲醛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物质的筛选条件,从富含甲醛污染废水中筛选获得甲醛降解菌,添加少量微量元素液增加产酶量,筛选出含有甲醛脱氢酶的产酶菌株,达到甲醛清除转化的目的,以丙烯酰胺和苯乙烯为反应物,加入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乳液聚合,经降解反应形成含氨基的两亲性共聚物,其主链上有在室温下能够与甲醛反应的活性基团‑NH2,与游离的甲醛生成稳定的化合物,达到捕获物品中游离甲醛的目的,以硅灰为原料,制备硅灰基的负载材料,吸附甲醛,再经过甲醛清除活性成分进行转化分解,分解过程中无二次污染物质生成,安全环保,去除甲醛效率高,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醛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酶甲醛清除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装修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居装饰日趋现代化,但由于材料和装修而导致的室内空气化学物质污染问题随之而来。这些化学物严重影响了居民身体健康,已引起世界各国和国内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众多污染源中,甲醛以量大、毒性强、吸收强、范围广,列为了头号污染物。甲醛是一种具有较大毒性的挥发性有机物。化学分子式HCHO,分子量:30.03,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醚。甲醛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此溶液沸点为19℃。故在室温时极易挥发,随着温度的上升挥发速度加快。
甲醛在室内的污染具有多途径、隐蔽性、积聚性等特点。其散发途径包括了建材、装饰材料以及日常用品等,同时由于甲醛的缓慢释放特性往不易被人察觉,而其本身又不会很快分解,这就使得甲醛的危害程度较其他污染物质更为严重,市场上的甲醛清除剂多采用化学原理,即采用化学的方法清除甲醛,或者将甲醛聚合、分解成其它物质,其清除甲醛的效果不明显,易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安全环保、使用简便、作用时间持久、去除效率高的生物酶甲醛清除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生物酶甲醛清除剂去甲醛效率低,清除后分解成其他物质,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生物酶甲醛清除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酶甲醛清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原料按质量比1:10加入无菌水中,振荡,静置,取上清液按质量比1:100:0.5~0.8加入筛选培养基、甲醛混合培养,取培养液A按2%的接种量接种至筛选培养基中,再加入筛选培养基4~5%的甲醛,继续培养,取培养液B涂布接种至筛选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挑取菌径最大的菌落,得种子菌种;
(2)取种子菌种按质量比1:9加入无菌水中振荡摇匀,再稀释至10-5的稀释级,取稀释液按3%的接种量划线接种至筛选固体培养基,再加入筛选固体培养基质量2~3%的甲醛,培养,重复划线培养2~3次,得纯化种子菌落;
(3)取纯化种子菌落按2~4%的接种量接种至LB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取培养物按质量比1:10加入无菌水混合,振荡分散摇匀,取分散液按质量比1:10~12加入磷酸缓冲液中,超声破碎,重复超声80~90次,取超声破碎后菌液离心,取上清液,冷冻干燥,得干燥粉末;
(4)取丙烯酰胺按质量比3:1加入苯乙烯,于55~60℃搅拌混合,得混合物A,取亚硫酸氢钠按质量比1:1:4加入过硫酸钾、蒸馏水混合,得混合物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文杰,未经朱文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89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