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及其在试剂盒中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74885.7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4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范彧;陈俊;叶伟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43 | 代理人: | 吉海莲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强直性脊柱炎 早期 诊断 生物 标记 及其 试剂盒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所述标记物为CMYA5基因携带SNP位点rs3828611,所述rs3828611位点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相关。本发明通过SNP基因型诊断试剂和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和应用,可使得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更加方便易行,为临床医生快速准确掌握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奠定基础,并为发现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新型小分子药物靶标提供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及其在试剂盒中应用。
背景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16-40岁的青壮年,男女患病比例约为4~10:1。病变常首先发生于骶髂关节,少数重症患者表现为整个脊柱强直。此外,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眼、肺、心血管、肾等脊柱外病变。AS在白种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3%,我国AS患病率约为0.2-0.6%,其中60%以上的患者伴有髋关节受累,致使20%以上AS患者残疾,炎症主要累及关节囊、肌腱和韧带的骨附着点,导致局部关节粘连强直,活动受限。临床上至今尚缺乏可明显缓解和控制疾病发展的药物。AS属多基因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虽然通常认为遗传与免疫因素在AS发病中起主导作用,但确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目前进行AS遗传病因研究,多采用SNP作为基因组标志的关联分析方法,是有效的,已得到证明。SNP是指染色体基因组水平上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在人群中的频率需1%,SNPs是双等位基因标记,这种单碱基变化中有70.1%为同型碱基之间的转换:如G/A或T/C,29.1%为发生在嘌呤和嘧啶之间的颠换。C(胞嘧啶)是人类基因组中最易发生变化的位点,因为大多数是甲基化胞嘧啶,能够自发脱氨基转换为T(胸腺嘧啶),SNP包含了已知多态性的80-90%,是最常见的遗传变异。
鉴于目前还没有将CMYA5基因SNP位点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报道,若能筛选出强直性脊柱炎易感的SNP作为生物标志物,并研制相应的诊断试剂盒,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现状,并为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及靶向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3中rs3828611位点的测序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强直性脊柱炎诊断试剂盒。
发明人通过分离和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与其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对照外周血DNA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寻找一种与强直性脊柱炎高度相关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SNP,并研制出可便于临床应用的强直性脊柱炎辅助诊断试剂盒,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筛查和诊断提供数据支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所述标记物为CMYA5基因携带SNP位点rs3828611,所述rs3828611位点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相关。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rs3828611位点的特异性扩增引物,所述引物包括上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和下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生物标记物和所述特异性扩增引物在强直性脊柱炎辅助检测、诊断、治疗产品中的应用。
优先的,所述产品为试剂、试剂盒或药品。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强直性脊柱炎诊断试剂盒,所述试剂盒能够检测外周血液DNA中rs3828611位点是否发生突变。
优选的,所述试剂盒包括能检测rs3828611位点基因型的试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48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