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折叠插齿式立体车库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7487.4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7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钱鸿巍;陈梁博;陈琪;常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42;E04B1/3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车库 停车结构 车库 剪叉 基层底板 升降台 丝杠导轨 整体装置 可折叠 连杆组 顶层 插齿 车位 调用 中层 便于运输 地面固定 建设周期 第三层 折叠 可用 演唱会 需求量 停放 调配 闲置 自由 建设 | ||
本发明是一种可折叠插齿式立体车库,包括基层底板(1)、中层停车结构(2)、顶层停车结构(3)、剪叉连杆组(4)、剪叉升降台(5)和丝杠导轨组(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层底板(1)与地面固定;所述的中层停车结构(2)位于车库的第二层;所述的顶层停车结构(3)位于车库的第三层;所述剪叉连杆组(4)位于整体装置两侧;所述剪叉升降台(5)与位于基层底板(1)上;所述丝杠导轨组(6)位于整体装置两端;这种车库量产后即可投入使用,大大缩短建设周期,折叠后便于运输,一个单元能够停放四辆车,可以根据车位需求量自由调配车库安装数量,也可用于调研,调用多个该装置,可调研出一处需要建设立体车库的规模,解决了现有立体车库车位闲置的问题,还可以临时调用,用于峰会、演唱会等场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领域,具体是可折叠插齿式立体车库。
技术背景
目前,立体式停车场因其独特多样的停车方式与较强的适应性,占地面积小,选型多样,可根据场地特点以及使用需要进行灵活设置,既可以大面积使用也可以因地制宜,见缝插针,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易于管理。
但是,现有的立体车库的建设周期长,使用率较低,出现停车位闲置严重的现象,已经建设好的停车库处于荒废和停用状态,反而浪费了空间,未发挥应有的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技术背景中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可折叠插齿式立车库,量产后即可投入使用,大大缩短建设周期,折叠后便于运输,一个单元能够停放四辆车,可以根据车位需求量自由调配车库安装数量,也可用于调研,调用多个该装置,可调研出一处需要建设立体车库的规模,解决了现有立体车库车位闲置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折叠插齿式立体车库,包括基层底板、中层停车结构、顶层停车结构、剪叉连杆组、剪叉升降台和丝杠导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层底板与地面固定;所述的中层停车结构位于车库的第二层;所述的顶层停车结构位于车库的第三层;所述剪叉连杆组位于整体装置两侧;所述剪叉升降台与位于基层底板上;所述丝杠导轨组位于整体装置两端。
所述中层停车结构包括三节导轨、插齿短梁、插齿长梁、插齿、齿条、齿轮、减速电机,所述三节导轨包括外轨、中轨、内轨,所述中轨可在外轨内滑动,所述内轨可在中轨内滑动,所述内轨分别与插齿短梁、插齿长梁固定;所述插齿安装于插齿短梁和插齿长梁上;所述齿条安装于插齿短梁和插齿长梁上,且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安装在减速电机上。
所述顶层停车结构与中层停车结构结构相同。
所述剪叉连杆组包括两个剪叉升降机构、中心连杆机构、和连接轴轮,所述剪叉升降机构包括连杆401、连杆402、连杆403、连杆404,所述中心连杆机构包括连杆410、连杆412、连杆413,另一个剪叉升降机构42包括连杆420、连杆421、连杆423、连杆424,所述连接轴轮包括连接轴、滑轮,所述连杆401 一端与顶层停车结构铰接,中间与连杆402铰接,末端套在连接轴上,所述滑轮也套在连接轴上,且可以在中层停车结构上滑动;所述连杆402一端与中层停车结构铰接,另一段套在连接轴430上;所述连杆403一端与中层停车结构铰接,中间与连杆404铰接,另一端上安装有滑轮,滑轮可在基层底板上滑动;所述连杆404依次与基层底板、连杆403、连杆401、连杆410铰接;所述连杆412依次与连杆410、中层停车结构、连杆413铰接;所述连杆413另一端与连杆421 铰接;两个剪叉升降机构结构相同;所述连接轴连接铰接在装置两侧的剪叉连杆组。
所述剪叉升降台包括剪叉升降机构、升降台载车板、过渡平台、载车板插齿,所述剪叉升降机构安装在基层底板上,所述升降台载车板上安装有过度平台和载车板插齿;当升降台载车板升到指定层时,所述载车板插齿与插齿短梁上的插齿和插齿长梁上的插齿三齿之间两两互相交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74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