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超韧性纤维混凝土加固震后桥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5129.1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9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敉;姜永存;宋建伟;付佳飞;刘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1D22/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杨晔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韧性纤维 混凝土 桥墩 混凝土加固 锚固钢筋 焊接 钢筋 浇筑 层间粘结性 安装模板 抗疲劳性 力学指标 桥墩加固 振动平台 布设 台面 拆模 凿毛 振实 养护 施工 支撑 | ||
本发明涉及桥墩加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超韧性纤维混凝土加固震后桥墩的方法。对已损坏桥墩进行支撑,凿除失效的混凝土,对承台面凿毛,进行锚固钢筋和原钢筋的焊接;对原钢筋进行焊接,布设超韧性纤维混凝土中的锚固钢筋,将锚固钢筋焊接在原钢筋上;安装模板,浇筑超韧性纤维混凝土,完成后采用振动平台加以振实;对浇筑后的超韧性纤维混凝土进行养护,等混凝土的力学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后拆模,完成整个施工。由于本发明采用超韧性纤维混凝土加固震后桥墩,具有加固后结构厚度小、刚度大、韧性高、层间粘结性好、耐久性好、抗疲劳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墩加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超韧性纤维混凝土加固震后桥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是交通工程中的关键性枢纽,是保障道路交通的重要节点。由于桥梁工程自身的结构特点,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极易遭受破坏,在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的历次大地 震中桥梁结构均破坏严重,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存在大量的桥梁在经历地震作 用后虽然没有倒塌,但由于桥梁下部结构中部分构件破坏位置的特殊和破坏程度的严 重,以及加固技术的落后,导致整座桥梁只能推倒重建,造成巨大的材料浪费和经济 损失,也极大影响了道路运输的恢复运营。《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和《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相关条文明确提出在E2地 震发生后,桥墩等桥梁结构中比较容易修复的构件可屈服,震后经过简单修复可继续 使用,可供紧急救援车辆通过。因此震后采取何种加固措施修复桥墩,恢复桥梁运营, 是当前桥梁工程加固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工程建设实践,目前桥梁墩柱的加固方案主要发展为以下三类,即:(1)墩柱破坏部位置用普通混凝土加固处理方案;(2)墩柱破坏部位采用钢护筒加固 方案;(3)墩柱破坏部位采用碳纤维布加固方案。现有的三类加固方案各有自身无法 克服的缺点:普通混凝土强度和韧性不足的问题,钢护筒在外界环境下存在防腐以及 混凝土和钢材因为收缩和徐变效应产生脱空的问题,碳纤维的高强特点仅在受拉钢筋 屈服后才发挥,强度利用率不高,加固效果不显著。利用普通混凝土加固存在工期长, 构件截面尺寸增加较大,加固后桥墩抗震能力差等。对于这些问题现有的主要解决思 路是:提高加固层厚度,但这种通过提高结构尺寸来改善加固部位工作状态,虽能起 到一定的效果,但过高的强度不能保证塑性铰区截面提供设计预期的塑性转动能力, 导致能力保护构件先于延性构件破坏。此外传统方法加固后桥墩的延性变差、塑性铰 位置会发生转移,甚至有可能出现下次地震发生时桥墩不再是延性耗能构件、塑性铰 出现在桩基等难于修复的位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加固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超韧性纤维混凝土加固震后桥墩的方法,采用超韧性纤维混凝土加固震后桥墩,具有加固后结构厚度小、刚度大、 韧性高、层间粘结性好、耐久性好、抗疲劳性好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已损坏桥墩进行临时支撑,凿除已经破碎失效的混凝土,沿桥墩底部对承台面凿毛,锚固钢筋和原钢筋的焊接;
步骤二:对已经破坏断裂的原钢筋进行焊接,布设超韧性纤维混凝土中的锚固钢筋,将锚固钢筋焊接在原钢筋上;
步骤三:安装模板,配置超韧性纤维混凝土,浇筑超韧性纤维混凝土,完成后采 用振动平台加以振实;
步骤四:对浇筑后的超韧性纤维混凝土进行养护,等混凝土的力学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后拆模,完成整个超韧性纤维混凝土加固桥墩的施工。
所述墩柱上凿毛高度H为2.0LP,LP为墩柱等效塑性铰长度,所述承台面凿毛宽 度L为0.25b,其中b为矩形墩柱截面的短边尺寸或圆形墩柱截面直径。
所述LP——等效塑性铰长度cm,取以下两式计算结果的较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51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