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电池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37007.8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9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博;王伟;周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硅胶片 电池组 新能源 锂离子电池 模组框架 电芯体 模组结构 外壳板 抗震能力 内部固定 散热性能 可拆卸 组成件 模组 贴合 拆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组,所述新能源电池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顺次设置的锂离子电池模组结构,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结构包括模组框架,所述模组框架的内部固定有导热硅胶片,所述导热硅胶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电芯体,所述电芯体中靠近所述导热硅胶片的端面与所述导热硅胶片相贴合,所述模组框架的两端还分别可拆卸地固定有外壳板,所述电芯体位于所述外壳板和所述导热硅胶片之间。该新能源电池组的各个组成件具备良好的通用性,方便各组件之间的拆卸和安装,同时锂离子电池模组整体具备优良的抗震能力和散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大、自放电小,循环性能优越,充电效率高且对环境较为“友好”等优点,已经越来越成为车用动力电池的主流,也是各大电池厂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动力电池的设计开发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单体锂离子电池组合,形成蓄电池模组而成组使用。在单体锂离子电池的组合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其散热性能,还要注重其整体的稳定性,保证组装后的整个电池系统能够在各个方向都受到约束,减少其振动,同时整个电池系统的连接件要具备通用性,方便各组件之间的拆卸和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组,该新能源电池组的各个组成件具备良好的通用性,方便各组件之间的拆卸和安装,同时锂离子电池模组整体具备优良的抗震能力和散热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组,所述新能源电池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顺次设置的锂离子电池模组结构,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结构包括模组框架,所述模组框架的内部固定有导热硅胶片,所述导热硅胶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电芯体,所述电芯体中靠近所述导热硅胶片的端面与所述导热硅胶片相贴合,所述模组框架的上横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锁紧螺杆,所述第一锁紧螺杆上扭合有锁紧螺母,所述电芯体的上端固定有L型固定片,所述L型固定片包括固定在所述电芯体上的竖直片和与所述竖直片相垂直固定的水平片,所述水平片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插接在所述第一锁紧螺杆上,扭转所述锁紧螺母能够将所述水平片压紧在所述上横板的上表面,所述上横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弧形弹性片,使得所述弧形弹性片和所述上横板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上横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扭合有第二锁紧螺杆,所述第二锁紧螺杆一端位于所述模组框架的上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空腔内,所述电芯体的上部向下凹陷形成卡槽,所述弧形弹性片位于所述卡槽内,扭转所述第二锁紧螺杆能够将所述电芯体紧固在所述模组框架内,所述模组框架的两端还分别可拆卸地固定有外壳板,所述电芯体位于所述外壳板和所述导热硅胶片之间;
所述外壳板的表面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边缘固定有设置在所述外壳板内侧面的第一环形框,所述第二通风孔边缘固定有设置在所述外壳板内侧面的第二环形框,所述第一环形框和所述第二环形框之间通过风道相连通,所述风道中靠近电芯体的一面设置有开口;
所述模组框架的边角处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新能源电池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依次贯穿多个所述模组框架上的所述通孔,以将多个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模组框架相连接,所述模组框架的侧面还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固定螺纹孔,所述固定螺纹孔上扭合有第三锁紧螺杆,扭转所述第三锁紧螺杆能够使得其将所述连接杆的部分压紧在所述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模组框架的内壁固定有多个安装架,所述导热硅胶片通过所述安装架固定在所述模组框架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模组框架中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长条形卡槽,所述外壳板中相对的两边分别固定有长条形插板,所述长条形插板插合在所述长条形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外壳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贯穿的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外壳板为铝材质或者铜材质。
优选地,所述螺纹孔和所述第二锁紧螺杆组成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的数量不少于2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7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模组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快换电池箱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