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20366.2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6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胡勋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立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2 | 分类号: | H01M50/242;H01M50/244;H01M50/249;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3;H01M10/6563;H01M10/6566;H01M10/6571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晋圣智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滑动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柱体,第一柱体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柱体,第二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板,竖板靠近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轨道槽,轨道槽内固定安装有竖杆,竖杆上滑动连接有缓冲块,竖杆上套设有弹簧,缓冲块上铰接有联动杆,联动杆的一端与壳体铰接,壳体靠近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与竖板滑动连接。本发明实现了蓄电装置的散热、升温,散热效果好,提供良好的温度环境,同时起到防尘的作用,在水平位置和竖直方向提供缓冲作用,极大的提高蓄电装置的抗震性能,提高蓄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蓄电装置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通过散热孔散出,散热效果一般,且散热孔容易进入灰尘,影响蓄电装置的正常工作,在温度过低时蓄电装置的工作性能降低,不能对蓄电装置的温度进行调节,同时蓄电装置的抗震性能很差,在汽车行驶时,震动对蓄电装置的损伤也很大因此,需要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滑动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柱体,第一柱体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柱体,第二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板,竖板靠近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轨道槽,轨道槽内固定安装有竖杆,竖杆上滑动连接有缓冲块,竖杆上套设有弹簧,缓冲块上铰接有联动杆,联动杆的一端与壳体铰接,壳体靠近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与竖板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内固定安装有分流管,进气管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内与分流管固定连接,进气管与分流管连通,分流管远离进气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管,支管的一端延伸至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支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形管,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靠近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塞,橡胶塞与支管适配,壳体远离竖板的一侧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滑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均为空腔结构,第二柱体的底部内壁焊接有缓冲柱,缓冲柱上套设有压簧和缓冲板,缓冲板与第二柱体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柱体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柱体内与缓冲板固定连接,第一柱体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柱,弹簧柱的底部固定连接与导向块,导向块与第一柱体的内壁滑动连接,缓冲柱的顶部延伸至第一柱体内与导向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进气管内设有电热丝和置物板,置物板靠近电热丝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扇,进气管远离壳体的一端设有防尘网,进气扇位于防尘网和电热丝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内壁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导向块的两侧与第一滑槽内壁滑动连接,缓冲板的两端与第二滑槽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位于两个相背对的一侧,弹簧的一端抵压于缓冲块上,弹簧的另一端抵压于轨道槽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支管为多个,多个支管沿竖直方向等距离设置于壳体内,弧形管为多个,多个弧形管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于支管的顶部,支管与弧形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进气扇、电热丝和气缸连接,控制器为AT89C51控制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温度高时,进气扇吹气带动壳体内产生的热气流会随着弧形管进入支管,然后排出,灰尘很难进入到壳体内,又起到防尘的作用,当温度过低时,启动电热丝加热气流,进行升温,实现了蓄电装置的散热、升温,散热效果好,同时起到防尘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立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立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03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