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液化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5637.5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7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何勇;陈兴锋;李秋颖;李长明;曹耀武;周金波;刘飞;孔祥冰;任海鸥;肖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0/00 | 分类号: | C10G50/00;C07C41/06;C07C43/04;C07C5/333;C07C11/06;C01B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鲍俊萍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液化气 生产 附加值 产品 方法 | ||
1.一种利用液化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脱丙烷单元、气分单元、醚化单元、烷基化单元、芳构化单元、催化脱氢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⑴脱丙烷单元包括一个脱丙烷塔,作用是将液化气原料1分离为丙烷1与脱丙烷混合碳四;
⑵液化气原料2经气分单元分离后,可得到丙烯、丙烷2和气分混合碳四;
⑶将气分混合碳四与甲醇进行混合,混合后预热,之后送至醚化反应器,醚化产物经催化蒸馏塔后,得到未反应的碳四和MTBE,未反应的碳四进入甲醇萃取塔,以水为萃取剂进行甲醇萃取,得到醚后碳四、水与甲醇的混合物;
⑷将步骤⑴中的得到的脱丙烷混合碳四按比例分为两股物流,物流c1和物流c2,其中物流c1与醚后碳四进行混合,共同送至烷基化反应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异丁烷与丁烯进行烷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烷基化产物送入烷基化产物分离塔,得到烷基化油和烷基化尾气;
⑸将步骤⑷中的物流c2与烷基化尾气一起送至芳构化反应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丁烷进行芳构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将芳构化产物送至芳构化产物分离塔,得到芳构化油和芳构化尾气;
⑹将步骤⑴中得到的丙烷1与步骤⑵中得到的丙烷2和步骤⑸中得到的芳构化尾气共同送至催化脱氢单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丙烷进行脱氢反应,可得到丙烯同时副产氢气;
其中:液化气原料1中异丁烷与正丁烷之和不低于40%;液化气原料2中异丁烯含量不低于10%,异丁烷含量不低于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液化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化气原料1中异丁烷与正丁烷之和不低于45%;液化气原料2中异丁烯含量不低于11%,异丁烷含量不低于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液化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化气原料1为轻烃液化气、氢气回收液化气中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液化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轻烃液化气为:异构化干气、渣油加氢汽提塔顶气、柴油加氢汽提塔顶气、加氢裂化汽提塔顶气、石脑油加氢反应产物、加氢裂化汽提塔顶液、加氢裂化分馏塔顶液、重整液化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经轻烃回收装置获得的产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液化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氢气回收液化气为以催化干气、抽余油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为原料经氢气回收装置产出的液化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液化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轻烃液化气中异丁烷含量不低于25%,正丁烷含量不低于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液化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轻烃液化气中异丁烷含量不低于30%,正丁烷含量不低于3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液化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氢气回收液化气中异丁烷含量不低于28%,正丁烷含量不低于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液化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氢气回收液化气中异丁烷含量不低于30%,正丁烷含量不低于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液化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化气原料2为催化裂化液化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液化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流c1占脱丙烷混合碳四的总质量的25~3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利用液化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流c1占脱丙烷混合碳四的总质量的27~3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液化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醚化反应器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的个数为一个或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56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