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卡箍式气液检测仪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91313.2 | 申请日: | 2018-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8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铭度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12 | 分类号: | G01N23/12;G01N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射源仓 防护壳 气液 闪烁探测器 防护壳体 一体设置 检测仪 卡箍式 上卡箍 体内部 下卡箍 准直孔 卡接 流量计 气液混合流体 实时在线检测 数据处理单元 优化生产工艺 放射源 单相气体 动态分析 工艺管线 气井生产 生产管线 生产现场 用户提供 有效解决 源开关 气量 气藏 液量 射线 体内 检测 外部 配合 改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箍式气液检测仪,包括配合卡接在管线外侧的上卡箍和下卡箍,上卡箍与上防护壳体一体设置,下卡箍与下防护壳体一体设置,上防护壳体内部安装有闪烁探测器,闪烁探测器上方设有数据处理单元;下防护壳体内部设有放射源仓,放射源仓内设有放射源,下防护壳体内设有准直孔,放射源仓内还设有控制射线通过准直孔的源开关器。本发明可直接卡接在生产管线的外部,实时在线检测气液混合流体的密度或气液比率,有效解决了气井生产过程中出液情况的不易检测的难题,又避免了生产现场工艺管线改造。本发明能够与现场单相气体流量计结合,为用户提供精确的气量、液量以及其他井况参数,便于优化生产工艺、动态分析气藏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箍式气液检测仪。
背景技术
依据天然气井开采工艺设计,在生产管线上都会安装标准气体计量仪表,如涡街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孔板流量计、旋进漩涡流量计等,用于测量每口天然气井的产量,但是,随着天然气井生产、地层储量与条件发生变化后,地层中的水等液体会伴随天然气进入生产管线,形成气液混合流体,经过标准计量仪表,但由于标准气体计量仪表只能计量单相气体介质,当混合经过气体计量仪表后,会直接影响气体计量仪表的测量精度,测量误差远远超出生产计量监控所需的精度,得到的数据不能用于实时监测与分析。
部分气井为阶段性出液,生产与气藏管理者若能够清晰掌握出液的时间段,便可以优化生产工艺与措施,将阶段性出液带来的生产影响降到最低、最大话提升采收率。
在天然气井处理站上,会选用分离后计量的测试分离器技术,即让天然气井产出混合流体先通过两相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再分别由单相仪表进行计量,但由于分离器体积庞大、造价较高,只能用于处理站计量,不能进行单井实时计量,无法获得单井出液情况。
伽马射线吸收技术利用不同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率不同,可以检测不同物质的厚度或密度等,作为成熟技术已经在油气田大量用于混合流体的密度测试、相分率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在线检测气液混合流体混合比率的气液检测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卡箍式气液检测仪,包括上卡箍和下卡箍,所述上卡箍和下卡箍配合卡接在管线外侧,所述上卡箍与上防护壳体一体设置,所述下卡箍与下防护壳体一体设置,所述上防护壳体内部设有用于安装闪烁探测器的安装通道,所述闪烁探测器安装方向垂直于所述管线,所述安装通道上方设有用于安装数据处理单元的控制腔,所述闪烁探测器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下防护壳体内部设有放射源仓,所述放射源仓内与所述闪烁探测器相对的位置设有放射源,所述放射源的外侧填充有由屏蔽材料形成的屏蔽层,所述下防护壳体内设有便于所述放射源的射线通过的准直孔,所述放射源仓内还设有控制所述放射源的射线通过准直孔的源开关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闪烁探测器与所述安装通道之间设有定位垫圈,所述定位垫圈安装在所述闪烁探测器的端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腔的上方设有用于将所述上防护壳体内部与大气隔离的防护盖。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腔上还安装有用于固定电缆的防爆格兰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防护壳体和下防护壳体外侧均设有便于搬运的把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源开关器一端伸入所述放射源仓内,另一端伸出所述下防护壳体外侧并通过压板固定在所述下防护壳体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源开关器是圆柱形,所述源开关器伸入所述放射源仓内的一端设有一个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一个开口,所述放射源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当所述开口的位置与所述准直孔对齐时,所述放射源通过所述准直孔向闪烁探测器发出射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铭度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铭度石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13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